推荐一本不错的新闻评论书籍——《新闻评论教程》

最近读完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觉得挺不错的,特记录一些感受,推荐给大家。

一、评论有道有术,值得推荐

此书开篇,它跳出评论写作之术,讲更高层次的评论之“道”。

何为评论之道?就是不停留在评论如何写的层面,而是告诉你“人人都应该学习写新闻评论”。

它告诉你,人人都需要评论。

1、这是交流的普遍规律。新闻评论作为普通的意见传播的一种,它的学习与训练,是一个开放社会广泛需求的普遍的意见传播能力的训练。新闻评论内容的理性和形式的有效性,正是在人类意见传播与交流这个层面上规定的。它们不是新闻评论的特殊性,而是人类意见传播与交流的普遍性

2、这是提升表达效率的需求学习新闻评论,就是学习更清楚、更有效地思考、更有效率地表达

然后,全书接着“如何让表达更有效率”的主题,讲述评论写作技巧。

二、新闻评论的把握节奏,值得思考

在评论写作技巧这部分,除了标题、文章结构、论点、论据等部分外,里面比较有启发的是“新闻评论的节奏”。

里面是这样说的,判断与论证的内容比较繁密,就会给人造成急促的感觉,而包括背景介绍等叙事性内容则会给人造成舒缓的感觉;新鲜的内容会给人急促的感觉,已有知识经验会造成舒缓的感觉

我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太喜欢报纸上的评论的根源了。也说明这些评论可能也不是优秀的评论。它们太紧张了,一个个“指示”“要求”堆叠在一起,“我们要……”“必须……”,我真是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和“必须”,谁给作者专断的权利来自哪里?依据又是何处

控制评论的节奏,现在报纸上出现的情况大多是过紧。应该多一些解释,稍加点点类比,让人多观点有接受的缓冲,也让文字更加舒展。

三、脱离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媒体语言来自哪里?

文中讲到了一个历史事实。当年的“延安ZHENGFENG运动”,其内容之一,就是要整顿文风。“建立新的文风,是整段三风中的一件事,同时又是报纸、和报纸有关的一切工作者首先来倡导的事情。

——这我是第一次知道,也是才意识到,这个东西讲了半个多世纪,也才是最近五年真正开始改过来。

评论中,祈使句用得多,直接表达号召、明令,脱离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媒体语言来自哪里?

1、长期来看,媒体承担的基本上是单项传播功能,也就是通过评论引导舆论、教育群众的功能。评论写作的参与者有限,基本上是统一身份,即承担着引导、教育使命的身份。这样单一的写作身份,是很容易居高临下、耳提面命的

2、媒体格局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机关报”体制,很容易把机关作风和机关语言移植过来

如今,逐渐由官话转为民话:

1、整治民主在新闻媒体上表达为言论写作广泛的社会参与

2、媒体格局单一化的结构,也有所松动

3、广播、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等参加性、交流性特别强的评论形式,给评论语言带来了新的冲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