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品读《番茄工作法图解》后半部分时,关于具体管理的种种细节基本跳过,本书对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一些原理上的论述,和我自己平时的一些感悟颇有共通之处:
一、“在快速眼动睡眠(指人在睡眠中眼球处于高速转动的阶段)期间,大脑的一小部分重放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像。这部分被称为海马体,因其形状而得名。……大脑还会在所收集的各组记忆之间找出新的联系。“脱机状态”——即大脑没有考虑问题的时候——能为我们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这一逻辑进程在大脑的后台运行,它不光在睡觉时,也会在我们清醒着但无所事事时,即脱机状态下工作。短暂的定期休息,能够促进融会贯通的能力。”
如果陷入到一个困境中,费尽心力仍然无法突破的话,往往停下来,休息,第二天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境界。
二、有一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流”,它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标、集中、专注、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扭曲、直接和即时反馈、能力水平与面对挑战的平衡、个人控制感、工作本身的内在奖励、行为与认知的合一。
这是最佳的工作状态,是一种投入的、忘我的工作状态。我觉得时间管理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把人从无所事事、漂浮、浮躁的状态,引导到这种工作状态。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后,人就会像上了高速公路一样,自行狂奔,无需再考虑如何提速了。
三、“激励是一种生理活动加剧的状态。我不需要巅峰,更不想要低谷,我想保持一个可持续的步伐。”
“在休息期间,思考上一个番茄钟或下一个番茄钟的工作是不允许的。不要打重要电话,不要写重要的电子邮件。让大脑充分吸收过去25分钟的脑力激荡。如果让压力系统一直工作,而不借助心智休闲进行调节,一些症状会找上门来。脑干的思考系统会受到影响,包括边缘系统的感知能力,甚至破坏你的生物节奏。例如会造成失眠。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工作记忆能力和集中力下降。从而使工作的快乐变成焦虑,灵感变成敏感,还更容易发怒。”
我一直觉得,每天的生活有点像打游戏,没有体力不行。除了体力,还有一样东西同样重要,就是精力,如同游戏中的“神”值,高效投入工作及其耗神,当工作完成后,想要再干点重要的事情,往往无力为之。而充分休息后,就又可以完成了。所以对于如何管理好精力,是个需要关注的课题。
四、番茄工作法的计划也很有效果。我感觉,精神有“焦点”。当失去焦点时,就体现为一种浑浑噩噩,啥也没干,还感觉特别累的状态。而有“焦点”的时候,尽管忙忙碌碌,身体疲倦不堪,但整个人其实又是轻松的。
那怎样才能让精神“聚焦”呢?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写下来!早上,在晨间日历上记下“1、看书1小时;2、跑步3公里;3、绝不翻看朋友圈”此类的念头。那这些念头就像紧箍咒一样,已经存在在脑子里了,这一天都会提醒自己。我自己瘦身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控制得好的时间,就是每天早上坚持称体重,记录相关信息,因为关注,就会想办法多运动点,少吃点高热量的食物,时时去关注,有察觉地提醒自己,知行合一即可达到管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