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进电影院观看了《少你的你》,燃起了用文字好好品味这部电影的热情,在电影院里更多的是你的情绪随着电影情节起起伏伏,而你的思考能力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观影过后,在电脑键盘前的我,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开始体验电影。
毋庸置疑,一部好的电影取决于多方因素,评价一部电影也需从多个方面考虑。我认为,一部电影应该从电影的拍摄技术、演员的演技、故事的结构与内核这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尽管不同的人侧重不同的方面,但是这几个方面总体向好,电影才更有可能出彩。
首先说这部电影的拍摄技术,以一个非专业的视角,我能从很多镜头的拍摄角度感受到一种带入感,像影片中一些关键的情节有很多陈念的特写,与观众的互动感极强,对观众的情绪调动也很强。从我的整体的主观感受来说,这部影片拍摄手法细腻,每个画面角度与处理,都让我觉得自己逐渐被带入,不违和,很舒服。突然感觉这真是一门学问,如何用镜头与非专业的观众互动。
其次,演员的演技,不得不让赞叹,周冬雨完全驾驭了这个角色,特别真实,真实得让我都忘了在看电影,为她的遭遇感到无比心疼,这就是真正的演员啊,虽然演员都是在演戏,但是如果演的不像故事中的人物,观众又怎么能相信这个故事本身呢?千玺呢,我尽量拿掉自己粉丝的身份,还是觉得惊艳,好几次他都让我进入他的角色当中,让我一次次地为他所饰演的小北那样的人物感到心痛。难怪说真正的好演员是具有使命感的,塑造角色的时候既是他们自己技术上的成就,也让观众能够相对真实地接触他们从未在生活遇到的人与事。电影的故事是电影的灵魂,演员的演技是电影故事的灵魂。
最后,说到故事。这个电影故事的结构安排有好的地方,收尾有呼应,顺着男女主的情感变化逐步推进,全程都是能让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美中不足,冷静来看,除了男女主以一种共生的关系互相救赎这个故事是很明确地发展,其他的关于校园暴力到底为何发生,以及电影中几次出现施暴者的父母以及陈念的父母的这些线索似乎也没有明确的指向,可能也是电影篇幅有限,甚至是过于敏感的原因。这可能也是被豆瓣上很多人批评的原因,我看到豆瓣第一热评就是,说这部电影没有客观且冷静地深究暴力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她产生的影响巴拉巴拉的,但我反而觉得这个批评不占理,本来一个电影的篇幅有限,而且电影也是一个艺术的作品,导演只是选择一个他最想拍的故事线去深入,为什么非得像校园教育纪录片那样去深入挖掘校园暴力的原因呢?再者说,导演选择的这个故事线,未必不能像深究校园暴力背后的原因一样有意义。这也是我接下来想说。
说到这个故事内核,在我看来,电影中男女主以一种共生的关系互相救赎,获得成长,故事的核心点。当然这种艺术就是给每个不同的人不同的解读空间,可能别人又有不同看法。如前面所说,这个故事内核我觉得也很有意义,在小北和陈念在困境中共生的那种共同对抗世界的迫不得已,表现出了一种让人很心痛的少年的无力、困惑感,谁来保护他们?谁能保护他们?很多评论说电影后面的情节变成了爱情故事,我反而觉得在这偌大的世界只有他们两个可以互相依靠、互相保护,这还不够让人心疼吗?到了这里,不就是会让人想到校园暴力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求助无门么?就算看起来有很多人想帮你,但其实说帮你的人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就无法真正地帮你。所以我觉得能反映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深刻了。因为,用这样方式认识了校园暴力,才是解决校园暴力的开始。
所以,这已经是一部好电影了。关注到校园暴力问题,但也不必苛求每部电影都要像韩国的电影《熔炉》一样改变韩国的法律吧。我觉得导演是艺术家的角色,他们有自己关注现实的方式,创作本身就是因多样性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