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9 星期三 雨
01.
这篇文是写给所有年轻人的,同时也是写给自己的。
最近被“年轻化”这个词触动,我的圈子在医院里,实习期间,我所见到的就是各种疾病都年轻化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我们这一代人似乎绝大多数都弄坏了自己的眼睛,视力下降,因而戴上了眼镜。从初中起,班上没戴眼镜的同学就是少数,到了高中大学,视力正常的人更是极少数。
起初我们会因视力下降而忐忑、恐慌,每次学校组织体检,我们最为抗拒的就是视力检查。100度,200度,300度,每一年都在上升,而后来,似乎是麻木了,500度,600度,心也静如湖水,不起一丝波澜。
自己那时候便是这般心境,如今想来,还是有几分后悔的,只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更没有如果,时光也不会倒流。我们的人生是一趟单向行驶的列车,时间推动着我们不断地前行。
我们那个时候大多在中学时代开始近视的吧,而如今许多小学生就已经戴上了厚厚的眼镜,有的仅仅七八岁。当然了这个时期可塑性还很强,及早发现了还可以纠正,怕就怕任其发展。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当然了,它需要大人与小孩本人共同的努力。
02.
当视力下降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时,这似乎也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然而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们的“习以为常”也是一件可怕的事。
视力下降了,配戴眼镜就能解决问题,不喜欢有框的,可以选择隐形眼镜,甚至有条件的可以做手术。
然而,你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听力下降吗?更甚至完全失聪,说直接一点就是耳聋,听不见了。
如果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听力下降,耳朵不灵光了,我们或许还能够理解,但是倘若是年轻漂亮的女孩或者二十出头的男孩,我们还能接受吗?
今天之所以会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上午遇见了一个听力下降的男孩,年龄21岁。他的出现敲响了我的警钟。
来这个科之前我本以为患者并不会太多,本以为许多人可能是由于鼻炎、咽炎而前来就诊,然而我错了,许多人都是因为听力下降而来的。有年老的爷爷奶奶,也有年轻的我们的同龄人,更甚至比我们还小一些。
记得来这里的第一天便遇到了一个22岁的女孩因耳鸣、听力下降前来就诊,在住院部还有一位年龄25左右的左耳听力下降,甚至偶尔完全听不清的小姐姐给了我深刻印象。如今她的治疗效果还不错,为她开心。
与他们的接触不多,所以不太清楚具体情况,不清楚发病的起因,但这一定不是先天性的,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03.
他们的故事我不太清楚细节,但我自己的情况我却十分了解。
或许是因为以前掏耳朵伤到了里面,也或许是因为经常戴耳机听歌、看视频,偶尔会感觉右耳略微痒,感觉不太舒服,左右耳相对比这种感觉便格外明显。
因此,年轻的你们,喜欢带耳机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的你们,请特别注意,请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那之后,我不敢再听耳机了,也不敢再轻易地动我的右耳了。我已经伤害了我的眼睛,不想再伤害耳朵。
这两个多月我都不再听耳机,也不用耳勺掏耳朵,如果痒,便用医用棉签轻轻擦一下,经过自己的有意识保护,现在右耳感觉比之前好多了,两只耳朵感觉渐渐一致。
听力下降起初可能感觉不大明显,但是通过纯音听力检测便能得出结论。
由于专业原因,许多学科的知识都未学,所以相关专业的知识懂的不多,学的也不深,但是见闻所感倒是挺多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觉得自己并不像一个医学生,更似一个文学生。在生活中,少了几分理性,多了几分感性。
04.
在过去,自己有太多的不良习惯,做过太多后悔的事,希望这一次还来的及,希望这一次还不算晚。
年轻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随意挥霍青春的资本,相反我们要更加懂得珍惜。
我们也不应该觉得这些可能性离我们十分遥远,不应该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那些听力已经下降的男孩女孩们,他们也一定没想到这样的事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比起治疗,我更倾向于预防,治未病,将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医生,细心地照顾好自己。
希望在未来,不会出现“听力下降也是习以为常”这样的现象。那时即使会出现高科技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性能更强大的助听器,但这样真的好吗?
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吗?
这篇文不是科普文,没有太多干货,自己也没那资历,姑且算是一篇“温馨提示”吧,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意识,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进行自我的拯救。
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我们已经伤害了自己的眼睛,请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愿年轻的我们可以每天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当然啦,这个话题,并不仅仅针对年轻人,思路有点乱,希望能对您有帮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