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12
这部经典电影刚出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了,不过台湾这边翻译得太鸟:"刺激1995",当时就被骂翻,我也提不起兴趣去看。直到李笑来多次提到,网路上也有许多好评,我才下定决心来看这部电影(不知为何,以前要看电影我都需要下定决心,可能无脑片我不喜欢,动脑片要花精神吧)。两年前看过,当时觉得这确实是好片,就没感想了。上个月在007-45班上看到有人在写这部电影的心得,我想到这部好电影确实值得再看一遍,而且也值得写心得分享。
以下正文,含剧透,还没看过电影的就不要看了。
看完电影最大感想:要读书、要学专业技能,要知道人可以改变环境,受欢迎的专业技能可以改变人生。整部电影就是主角(安迪·杜佛兰)改变自己命运的传奇故事。虽然我不知道结局时,主角还那么年轻就打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有什么好羡慕的;我感觉主角的个性是希望能改变自己命运的类型,而不是与世无争的类型;也许是因为主角受了太多苦难,希望轻松一阵子吧。
而整部电影最大的吐槽点,就是那主角的黑人朋友艾利斯·波伊德·「瑞德」·瑞丁,照剧情背景来看没读过什么书,居然在发表感想时展现出智慧,也能替主角整理报税资料报表。 (注:我推测瑞德没读过书是因为:1.他能对监狱中的黑暗体制习以为常,虽然有瑞德入监已久的缘故,但能感觉他没受过正规教育体制,认为监狱重的黑暗体制就是正常。2.如果他常看书就会知道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不会无法接受假释出狱的生活,而仰赖主角给他希望。读小说是能体验另外一种生活的,当然如果瑞德心中另有盼望,监狱生活想必很不自在。)只能说是剧情需要瑞德来念这旁白。
电影一开头,主角被控谋杀他老婆和她情夫。电影想表达的是体制的错误,但这体制必须有,一切证据都指向主角,只能说主角倒楣。也许枪枝加强了人们的恐惧,如果美国社会禁枪,即使她老婆和其情夫是被刀刺死,也不容易怀疑到主角身上,因为室内没有他的指纹(20世纪初指纹就有用了,本剧开头是1947年),也因为主角当时喝醉了,没能力制伏两个人,并无受伤的将他们杀死。枪枝可以让遭遇背叛的丈夫维护自己的尊严,也让社会大众恐惧枪枝造成的暴力。
而主角认为他自己坐牢并非完全无辜,是他的冷漠让老婆另寻感情支持,才会在情夫家里遭遇谋杀。让我想到关于幸福学的指导,一个人年收入达到250万台币,在物质的幸福感就很高了,赚再多钱所增加的幸福感很少。而人生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于我们爱的人,他们也爱我;这里的爱包括夫妻、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爱。主角忽略了感情上的经营,就算人没入狱,心也会入狱。
开头不久,主角入狱后见到的是监狱的黑暗面,以伤害人们来获得快感的犯人及狱警。这些人心中无法得到平静,只能从比他们悲惨的人中获得优越感;向上卑躬屈膝,向下跋扈自恣。这些人就算身在监狱外,也无法获得自由;这些恶犬的尊严,须要主人的权威和弱小动物来维持。
主角这里相当白目,跑去问其他囚犯,还记得那胖子的名子吗?居然没被其他囚犯围殴,只能说主角遇到的是比较友善的一群。
自认为道德化身的典狱长,令我想到有道德、有信仰是好事,但强调自己很有道德、自己信仰很虔诚的人,就代表他其实没道德、没信仰,否则不需要说给别人听。我也认识许多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也会把上帝、信仰挂在嘴边,但是他们都认为自己还有不足,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想说的是:典狱长的失败是对下属(主角)太差,以为下属没能力反抗,最后被下属一击毙命,连名声都失去了。所以永远要对身边人好一点,因为人很脆弱,在我们毫无防备时往弱点稍一攻击,就足够致命。 (也因为人要互相合作才会强大,也因为幸福感的来源是与身边重要的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不过括弧内不是我最想讲的)
以上就是我的感想,和网路上不太一样,如果你读完后有不同想法,也欢迎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