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经常口吐莲花,不能说一些刻薄的话去刺激别人、贬低别人,显示自己的长处,揭别人的短处,谈别人的过失。要记住,这些都会让你失去福气,折你自己的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福气大,而有些人的福气越来越少。
………
人的烦恼主要是来自于忘了自己该做的事,不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却爱管别人的闲事,担心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才会整天处于虚幻之中。我们要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不必攀缘。如果整天做着和缘分拧着干的事情,你就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伤心。
………
有人问师父:“怎么才能做到让自己减少心中的欲望?”师父告诉你们,心中的欲望心来自你们对外界事物的执着,因为执着于想得到它,想把它归为己有。你不执着、不贪恋,看到对它没有任何的想法,你就不会生起罣碍心。因为你想得到这个东西,欲望心就出来了,所以欲望能让人沦陷、让人做出道德底线以外的事情。
………
一定要明白,烦恼是一辈子的事。
一个烦恼结束了,另一个烦恼又来了。
所以菩萨说,烦恼也是“业报轮回”。
既然一生有烦不完的事,就一定要用般若智慧去解决它。少看少烦恼,少听少烦恼,少想少烦恼。
人生短暂,唯有珍惜当下。因为人的思维,有太多的贪欲,贪欲会控制你的心,所以只要心一烦,恼怒就来了,所以叫“烦恼”。
师父要培养你们积福积德。多为别人想,不消福,就会少业障,就没烦恼,烦恼会随着业障的减少而消失。
经常学会想,“我够了”“我有了”“我饱了”“感恩你”,人就不会贪,也不会争。
不贪不争乘慈航,
烦恼轮回找不上,
积福积德志如刚,
谁不贪心谁最强。
“烦恼”是你的心态造成的,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得到时,想到“我够了”;失去时,想到“我过去已经有过,现在很满足了”。
一种理念常想到,得到的会失去,不要争。一种思维常想到,烦恼是一种幻觉,最后空空如也。
要常感到知足。别人拥有的东西,并不是你一定需要的;你拥有的东西,别人也不一定有。学佛中要“视有相无相为空相”。
今天有,明天没有;今天得到,明天失去,到最后一场空。
所以“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师父让你们一辈子不要去跟别人争斗。想平安,要学会“谦让”“回避”和“化解”。别人有,恭喜他;自己有,分给他。
人的一生辛苦赚钱,但最后带不走一分钱。人的一生不顾身体拼命赚钱,最后钱可以把你的命带走。
普渡众生了凡尘,
知足常乐慈悲根。
没有嫉妒没有恨,
平安吉祥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