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终我们变成了一群偷窥狂
“人类的天性就是提防入侵者,我们努力防止外人进入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有时会邀请客人一样,总会有人强行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不过最让人头痛的是那些站在远处监视着我们,你永远不知道他的真面目。” 我想这大概就是销售员当时收到字条时的内心独白吧。什么样的人会送来这样一张字条,是敌人?是的!那又是什么样的敌人呢?萍水相逢?陌生人?或者就是一个街坊邻居?哦,是一位每天透过后窗看得见他全部生活的对面邻居以及他的朋友!
一双在黑暗中的眼睛正通过对面屋子的后窗看到那几平方米后窗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杰弗瑞百无聊赖之中的一种消遣了。所幸的是,后窗下人们的生活五花八门:一位体态优美身穿胸罩短裤的女孩迈着优美的芭蕾舞步干家务活,一对无子女的夫妻在三楼阳台上避暑,一位独居的作曲家常坐在钢琴面前辛勤创作,整栋街道都萦绕着他的钢琴曲。一个推销员的妻子卧病在床,并时不时听得到他们夫妻发生口角。一个寂寞的单身女子却总找不到伴侣,一对刚搬进来的热恋男女忙不迭地亲热……
街道上有多少个后窗,就有多少种生活。就这样,腿上打着石膏的摄影师杰弗瑞每天透过后窗来观察他们的生活,感知那形色多样的生活模样。
可是,这样的观察无疑是一种窥视的行为。住在后窗下的人们暴露在那双眼睛的聚拢下,然而那双眼睛同样也暴露在人们的视野生活。当看护斯泰拉看到杰弗瑞这样的行为戏谑地说他是“窥视高手”,杰弗瑞反驳声称这只是毫无恶意的消遣罢了,并没有她所说的那么严重。就这样,斯泰拉最后也掺和到与杰弗瑞偷窥销售员生活的所谓“消遣”之中。
毋庸置疑,也正是他们的这一不自觉“消遣”才得以识破一桩明目张胆的谋杀案件。理所当然,他也不会被别人质疑他的“消遣”行为,甚至还会得到他人的称赞,因而顺理成章地洗脱掉“偷窥者”的罪名。
假如他没有在“消遣”过程中看到销售员丈夫在雨夜时的奇异行为,到后来促进警官立案,那么警官又该如何看待他的这一偷窥行为呢?想必没有人会为这样的行为大放厥词,直言不讳吧。更不用提到有人会为这样的偷窥行为定罪。因为我们都知道,生活在太阳底下的我们,一个到两个,两个到一群,最终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变成了偷窥狂。
02 后窗下偷窥的心理在作祟
我们为何会成为偷窥狂?归根结底,无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偷窥的心理。窥视他人的生活无疑可以美化成电影中所说的一种“毫无恶意的消遣”,那末,还可以把所看到的任何有趣或无趣的当成桌面上的谈资。每个窗口有每个窗口进行着的时间和形态不一的空间。我们喜欢窥探别人的生活来满足自己偷窥的欲念,即便是匆匆的一瞥。杰弗瑞看到了对面后窗下销售员的怪异之举,于是在窥视的心理作祟下试图深入地了解事情的经过。丽莎和斯泰拉这两个女人更是如此,她们想一窥究竟。她们敢于溜进凶手的院子挖掘花朵下的“可能存在的凶器”,更为胆大者,敢于进入凶手的屋子“行窃”,寻找证据。对于犯罪的销售员来说,这就不是一种“毫无恶意的消遣”了,而是致命的敌意审视。
被偷窥自然是令人痛恨的一种行为,类似于脱光衣服,身体裸露在别人的镜头一般,完全没有隐私可言的,甚至身体上的某一细小伤疤都能够被无限放大,无限延长。倘若被窥视者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暴尽收窥视者眼底,窥视者常常会为此付出代价。那条无辜的小狗因在销售员的院子里刨土被活生生掐死。当被窥视者走投无路之时,杰弗瑞最终也遭遇了来自销售员的伤害,他被销售员从后窗中推下去,险些丧生,从原有一条会动弹的腿变成了裹着肥大石膏无法行动的双腿。你永远都不要轻易试图去挑衅一个人的底线,尤其是感到受侵犯的犯罪者。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却无时无刻不提防着他人,不被别人窥探我们的生活,拉下帘子来覆盖遮掩看不见的双眼。这是我们偷窥心理延展引起的对立面。我们不想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大众面前,又何尝期待别人的生活完好无缺地展露在面前呢?偷窥的心理便滋生,露出锋芒。
03 后窗下的我们又该如何更好生活?
我们生活的空间有限,好比小小的后窗。我们每天都活在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圈子里,脱离不了左邻右里的关系。“早安,我跟你在说早安”楼上的一个妇人在放飞鸽子时看到楼下看报的女人。女人抬头望了望,礼貌性地应了一句“哦,早安”。不要因为偷窥心理作祟而窥视他人的生活。非要不可,先问问你自己究竟是有多想了解你的邻居。
是的,当你回头看看身后的世界,它又变得如此清晰。一切归于平静当中……那个孤单寂寞的女人被邀请到作曲家里欣赏他的作品,销售员家里正在被重新粉刷,跳芭蕾舞的女孩爱上了一个矮士兵,那对热恋中的男女结婚了,又有一只新的小狗出现了,杰弗瑞背着窗口在酣睡,进入美好的梦乡,丽莎静静地倚在床上心满意足地拿起了时尚杂志……
生活,从来不止眼前的空间,更不满足坐在窗前闲来无事地东张西望他人的别样活法。 “人们应该离开自己的屋子,去外面寻找新的生活。”看护斯泰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