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的陷阱你掉进去了吗?
想写这个主题,源自近期发生的一件事。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人性的弱点及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彷徨、迷茫,甚至畏惧、退缩。
有些东西你不喜欢,但你不一定直说,这就是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儒家”文化、中庸之道。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你无法选择,就比如说出生在哪里、什么家庭;但更多的东西在于自己的把控,就如最简单的衣食住行一样,这些选择的背后不断的塑造着每一个人的内心、人格,甚至影响格局、气度。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理我们那时不懂。我们只知道什么是我们认为的好的、亦或坏的;我们只从内心出发了解自己的感受,爱哭、爱笑;喜动、喜静;进取、中庸;贪婪、知足等。我们经常谈论“格局”,却往往忽略了形成这种格局背后的逻辑。
的确,社会在不断的洞察着我们的心灵、改变着我们的认知、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时间在前进、历史在演化,但这种模式却不曾变过。
社会堂而皇之的为我们埋下了一堆陷阱,就好像《七宗罪》中描述的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和暴食一样,等着大多数人深陷进去。我们经常用双眼去观察世界,却忽略了打开心灵去聆听与感悟。
全是个人问题吗?我看未必!从宏观上说,这是社会风气、民族自信、人民信仰的问题;往中观里看,这个就是企业文化的问题;落实到微观,我只能说:“你随波逐流了!”。
这样的人生通常在“梦想与抱负--现实与窘迫”间不断盘旋、举棋不定,最终滑落为蝇营狗苟。亦或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在现实与看似的机会间不断穿梭,最终成为了永久的创业者。
洪波与溪流的区别,就在于气势与决心,洪波要达到的地方,溪流只能望其项背,如此而已。
二、一切从这里出发
一切就从这里出发,回到我们的主题。无法选择的东西,那是命,这世界上确实有一种东西叫“冥冥注定”,不多谈了。面对能够选择的东西,是身负理想而放弃贪婪、还是坚持自律而放弃安逸?是从心出发坚守承诺、还是出尔反尔妄自菲薄?为此,有必要先将人群进行区分。同时,本文的落脚点将设定为个人,不对宏观社会和企业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做深入探讨。
第一种人- 20%状态体:
典型特征:完全缺乏自律,或者说长期处于混沌状态。做事缺乏主见,做人缺乏智慧。人云亦云、遇事退缩、无目标、无计划、无前行动力。缺乏底蕴沉淀,自大浮夸,不思进取,成长始终停留在口头上,还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简单概括就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能咋地?我还怕过谁啊?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事,人之常情啊!
第二种人- 40%状态体:
典型特征:基本缺乏自律,但向往之。往往有一点想法,但很快退缩。体现为抗压能力不足,过往的挫折始终铭记,失败摧毁了意志,容易知难而退。往往在社会上折腾几年,产生阶层差距之后,会由第一种人逐渐转变为第二种人。但由于仍无法产生明确目标,虽可能有想法,但依然循规蹈矩,恐惧失败,难以前行。简单概括就是: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靠现在技能、手段和方式能够养活自己,仅此足矣。
第三种人- 60%状态体:
典型特征:能够基本保持自律,且尝试着不断践行,执行过程会有偏离。能够赋予行动目标,但缺乏计划指导。力求“知行合一”,但难以“致良知”。犹如“双轨制”,面对不同问题时,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通常以自我利益为第一考量。这种人能力上没有问题,但投机取巧成分严重,喜欢表现自己、急功近利。简单概括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如何巧迎阿奉,我活的很好!我不在乎其“外部性”。或者我也在乎,但就这一次!
第四种人- 80%状态体:
典型特征:完全自律。行动已铸就习惯,习惯不断塑造格局。就像书上说的“吞下了委屈,撑大了胸怀”一样。这时的你,已怀揣梦想、“无欲则刚”了。你已知道你要前行的路,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身体力行。知道利益的重要性,但更注重“修身”的过程。放眼长远,以“修身”塑造一个好的自己,以好的自己换取业界认同,使业界认同转化为个人财富。简单概括就是: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何时由量变转化为质变,但我知道这条路一定非常艰辛,走的人不多,但敢于挑战和持续走下去,其实就是一种胜利。
第五种人- 100%状态体:
典型特征:完全自律,已远离私欲,追求的是一种更高的人格实现。时刻以“致良知”作为行动指南,以“知行合一”作为行为准则,以“事上练”作为行事思想。本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态度践行人生理想。借用老子《道德经》中所述来概括,实属精准。“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吃苦变成了享乐,人生变成了修行。
五种人,五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五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在相互映衬下各自生长。有些循规蹈矩或野蛮生长;有些步步为营或沉潜内修。
其实成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更多的“向内求”而非“向外求”,倾听内心的声音,而这一切的一切均来源于“自律”这一件简单的事儿。
自律是对自我的控制,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人必须要先学会克制自己,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如果你连最基本的行为都无法控制,还谈什么自信,又奢谈什么自由呢?
命自我立,自强不息!
三、昨天、今天、明天
总结昨天、奋斗今天、规划明天。
你自律了吗?你是否本着“勿忘初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态度,踏实的践行着人生的每一个承诺?并且不断的朝着目标在前行?还是继续混混沌沌、停滞不前?
昨天的承诺,今天的懒散,明天的悲哀。为什么?因为一切又要重头再来!
宏观是微观量变的反应,微观是宏观质变的结果。社会中难以产生“自律”的洪流,也许有,但只是很小的一支。这条路太难走,甚至有悖人性,企业家不易、创业太难,你再去问问那些成功的创业者,若让他们重头再来,有多少人还会坚定选择创业?能够坚持的,是有怎样的信仰和情怀?
你必须相信:“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信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因为这条路中的苦,你走过就会知道。而缺乏自律的人,知道后,就会退缩。这也是为什么创业企业见光死、或死的快的原因,每天5点起床,工作10小时+,承受不了这压力啊。
说这些不是鼓励大家创业。任何一份工作,都应当以“自律”的态度处之。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自身价值,突破知识瓶颈,实现人生理想。
在这样的世界里,二八原则依旧适用!多数人无法受“自律”的约束,成为了茫茫人海中的百分之八十;而少数人,通过自我修身,不断增加底蕴的厚度,最终战胜了自己,脱颖而出,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
社会就是这样!当你被无情抛弃时,或许更多的是幸灾乐祸。谁又会在意呢?也许是你的父母、你的爱人、甚至是你养的宠物,面对最关心你的人,你该怎么做?
回到主题,如果你连自律都没有,哪里来的自信?谈什么自由?
四、路
最近在看《朗读者》,借用里面的一篇短文作为今日结尾。
路这个字,是由“足”和“各”字组成。
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
或许是凯鲁亚克《在路上》,
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也或许是李娟的,
沿着慢慢的时光,沿着深沉的威严和恐惧,崎岖至此的道路。
前面,是看的见的世界,
后面,是回的去的家乡。
究竟什么是路,
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
道路的故事,
充满了人生的经验。
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
路多的时候,心里又会迷失。
走好选择的路,
别只选好走的路!
做人应以“自律”为基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态度潜心修行,做到“内圣”,从而实现“齐家、兴业、益天下”,成就“外王”!
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