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拉拉的,终于把将近500页的《巨婴国》看完了。最初看到朋友的推荐,脑子里立刻想到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认为这应该是一本抨击国民性,鞭辟入里的刻画人性的新作。没过几天,得知这本书被下架了,更是增加了好奇感。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无可否认,刚接触这本书,就被书里生硬的各种关联,以及武断的猜测和论断给搞的兴趣减半。也许,在作者看来,这些论断的依据了都已经十分饱满了才能写成书。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并且做了心理咨询近十年,他自己也是从抑郁症走出来的人。这份阅历可以给他足够的案例来支撑一本心理著作,而不是一本探讨国民性的著作。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书名和书中谈到的中国历史以及中国人近千年来的演变与传承,我认为娱乐的看就好,像是看一些明星八卦,明明知道很水,但也架不住很多人愿意看愿意去相信。坚持读完这本书,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这是武志红通过写书来对自己以及对读者的心理治疗方式。每个人的心理都值得并需要关注,而不是到了“神经病”,才需要找咨询,需要用药。
心理的变化往往是悄无声息的,但这些变化终究是要对内或对外无限延展,并且兑现的。所以心理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剖析它并不可耻,而是与给身体疗伤一样正常。
这也是武老师的本意。他在书的后记中写的很清楚,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的成为自己。而种种有关“巨婴”概念的阐释,是武老师比较主观的一个体系,一定不是没有道理,也一定不适用与所有人。你会看到有很多身边的人,跳进了这本书自动成为了书本观点的案例。但有时候,你读着读着又会在心里不屑地说:“不至于吧……”
我想,这也许就是这本书颇为矛盾的点。此书的外套是本听起来很炫,招人遐想的故事会。一开始好多人是想看国人笑话来的,可是看了发现好笑过了头,变得一点也不好笑了。书的内核则是适用与每个人的一本心理实践手册。就像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当初非常吸引我,因为她写的深入浅出,并且文字暖心主题鲜明。而《巨婴国》里,武志红要讲的东西太多,对于一个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而言,吸收起来会有难度。但确实是纯干货,是真知。书的后半部门,会更加接近作者的初衷。
最后,也谈谈我的一些观书心得。
婴儿时期的母婴关系对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核心一点是母亲及家人要无条件的给于新生儿他们能给予的所有爱。这个爱是一个人一生内心能量的来源。每个家庭不一样,但是尽力无保留的付出和给予就好。婴儿时期的缺爱会导致一个人内心缺失,并折射出这个人成年后的诸多问题。
人的含蓄,保守和善意的伪装会导致人的本性极度压抑,这种压抑会通过一种负能量对内或对外释放。人之所以为人,他的正负极是守恒的。没有绝对的善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任何人的内心都是善与恶的并存。所以他的幼年经历和成年后遇到的人和事是引导他善恶能量的显性与隐性的关键。一个人当前状态的善恶甚至会影响到周边环境的善恶,从而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
要相信真实的事物。逃避自己的内心,而去追逐社会普遍的道德评判标准,或着追逐社会普遍价值,就是对自我的否定,和自我价值的无视。终于内心,才是最有价值的。真实的自我毋庸置疑,并且独一无二。对视它,拥抱它,才能获得内心的解放。要接受自己当下在做的每一件事。要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觉知自我。约束和惧怕源于自己,是虚幻的,经不起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