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人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
作者:洪娜,本人承诺,文字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在时光缝隙中驻足
从前的日色变得,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读完木心先生的《从前慢》,脑海中立刻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小镇的清早,天还灰蒙蒙的,夜空中点缀着几点繁星,只有卖豆浆的小贩开始忙碌的一天,为寂静的城镇增添了一些热闹的烟火气,没有步履匆匆的行人,没有你来我往的吆喝叫卖,一切都是慵懒惬意的,却又透着无以言表的闲适。
然而,世俗人生,行色匆匆,人们有太多内心的倦怠,太多的无可奈何和悲怆。可悲的是:我们往往不明确脚下所处的方位,不明了自身所承重的极限,不明了自身目光的短浅,只看到了山脉的巍峨,忘记了山径的曲折蜿蜒;只看到了璀璨春花,忘记了慢长黑夜对一颗种子的熬煎。背负着形形色色的行囊在这人世间走一遭,强装一路潇洒的蹒珊,追寻着缥缈的虚幻。
两岁的婴儿,天刚蒙蒙亮,就被母亲从睡梦中唤醒,急匆匆地送往幼儿园,开始了咿咿呀呀学语的一天;一位位天真幼小的生命,走出满堂灌,便要匆匆赶往才艺,书法班。打工者,披星戴月的辛勤劳作,养家糊口······
在慢不下来的时光轴上,我们并没有在意,岁月已匆匆流去,悲喜早无声累积。纵然千言万语,却弄不清是非黑白。游走在人世间的人们阅尽沧桑萧条后,是否依然笑靥如花?还能远离惆怅,浅看明月暮色?
并非在领略风景时心才是慢慢的,慢是一种心态。为何古人云:不温不火是为君子?不温不火的慢是一种儒雅闲适的智慧,一种尽握于手掌中的智慧,其实慢慢地想,慢慢地品味,反倒更能看出一些深邃的东西。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故事发生在两个以书信交往二十年却从未谋面的人,不时内心生出千万种感慨,竟隐隐有些羡慕。
路过邮局门前,看到立着的信箱上面厚厚的一层尘土,突然就想寄一封信给谁,走进去拿了张明信片,看着收信人一栏,迟迟不知道该写下谁的名字,无奈的放下手中的笔,又默默走出了邮局。
想了想,似乎很久很久都不曾写信给谁,也很久很久都没有体会过那种焦急的等待一封回信的复杂心路。
回想起那些年我们一笔一画书写过的书信,那时时光仿佛很慢很慢,一封信要很久才能到达想说的人手里,每一个字都要反复咀嚼斟酌,如此谨慎,如此隆重。
人生有些风景,是永不可漫灭的回忆。
三月的细雨如丝如雾,隐隐朦胧着感觉,绵绵地又似柔情的世界,笼罩在周围。我拣了一条小板凳,蹲坐在祖母身旁,柔柔地看着她,她浅浅一叶柳眉,小巧的鼻子上架着细细的框架眼镜。“真是好看!”我小声嘀咕。她淡然一笑,视线投在我的脸上,眉眼间带着让人舒服的笑意。把手放在我的额间,轻柔地抚摸,干燥的手心透过层层发丝感受到到阵阵暖意。不久,她起身回屋,纷繁的桃树下,她的身姿挺直,乌黑的秀发挽在脑后,浑身都透着江南水乡的气息,婉约柔和。
夏日,桃树褪去了红妆,换上碧绿的衣裳,只是偶尔能在枝叶间看到淡淡的几点残妆。我静静躺在竹椅上,透过叶间的缝隙看头顶那湛蓝湛蓝的天空,思绪早已经飞走。
“奶奶,您藏了什么好东西?”睡梦忽醒间,我闻到幽幽的酒香,隐约还带着丝丝的凉气。我知道她珍藏的果酒!我火急火燎冲向屋内,只见饭桌上已放好了酒盏,青色的酒液正汩汩而出,那酒香沁人心脾。我的祖母一手好绣工,酿起酒也是信手拈来,青梅二两,白酒三斤。只是她也忒小气,春末夏初才酿,至七八月中旬才能品尝到,还只能喝一两盏。
冬末时节,祖母倚在柳藤椅上,带着精致的眼镜戴着针顶一针针地为我织手套,细细长长的针绕着毛线,在她手中穿梭自如。我趴在她的膝上,呆呆地看屋外萧条的桃树,隐隐地有一点新绿。恍惚间祖母将织了一半的手套戴在我的手上,绒绒的线头,勾在手心,暖暖的,就像有猫爪轻挠我心。
同祖母在一起的时光格外缓慢,所有的时光都那样美好,那些暖暖的情都在我们的心中缓缓地流淌。我转身,身后的桃花如火如荼,只是视线中缺失了那柔和的身影,这一幅画卷便失了温情。
宁谧的小院,藤萝的叶下,伏在祖母温暖的膝上,轻柔的晚风,轻抚着年少贪玩的我,哀婉的小曲,经久传唱,吟颂着似水的流年,蕴含了未来的祈盼,送我去到甜蜜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