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房间恢复常态。只剩下呼哧呼哧转动的风扇叶子,似乎是此刻房间里唯一的活物。
十来天的朝夕相处,出游,散步,在各个地方一起吃饭,不知觉间也已经造就了那么多记忆,弥漫在我生活的各个角落。
印象深的有两次不开心。一次是集体对“妈妈”的讨伐;一次是与“爸爸”的争论不休。
懊恼吗,有点。能改吗,很难。
面对最亲近的人,总是稍不留神就原形毕露出我们的劣根性——因为凭借着他们对你的爱和关心,便少了平时与人相处小心翼翼的谨慎,多了几分懈怠和习以为常。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在爸妈的身上让我更多看到了老有所依的模样。或许是他们总是毫无意识便牵起的手,这是在老家时很少见过的。或许是妈妈嘴上嫌弃着爸爸事多,但也一直记挂着买回他爱吃的卤味和饮料。他们吵吵闹闹半辈子,却在人到中年时,成了彼此最依赖的人。这种无意识的信任和依赖是完全排外和不讲章法的,似乎成了日久生情的一例佐证。
比起妈妈一贯保守的随大流和从众心理,爸爸的特立独行和自我标榜意识似乎有点过分惹眼。但就是这样两个从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竟也能衍生出别样的和谐。
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段话,婚姻从来不是一加一大于二;它是零点五加零点五大于一。选择婚姻,与人相伴一生,就不可避免意味着我们要舍弃掉一部分自我,去包容,去丰富,从而达到另一层次的完整。
在看清生活本质,无谓得失,遵循体验至上,打磨自我的活法里,每一件事地发生似乎都不足为惧。
从离开车站到回家收拾完,叮嘱他们及时吃完尚有余温的鸡蛋和早已洗净的苹果,眼泪不争气地溢出过好几次,其实细想也远没有那样的离愁别恨,可是总也免不了暗恼,爸爸没吃到他心仪的牛排,早上应该备点三明治,原来从这个电梯口进站会更省力……
我从不轻易说遗憾和抱歉,总觉得全力以赴就已经足够,可还是会在见到他们远去的背影时,再次浸湿了双眸。
希望我一定要很好,才能让你们好的心无旁骛,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