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强烈想推荐给众多家长的一本书;第一次语重心长地将书里面的一些问题跟孩子爸爸讨论内省的书;第一次,这么认真解读这样一本书,重复看了好几次,导致将书边都磨发毛了。但是,也知道自己解读得还不够好,因为不擅长解读看过的书籍。更多的时候是看了书就在内心里肯定或者寻找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以用到生活里来。因为洋洋洒洒八千多字,只能分四篇来分别发布。
本书是来自台湾的作者吴晓乐的作品,这些都是她在自己做家教的过程里接触到的故事,也让她对教育有了不一般角度的感悟。这本书在台湾还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缘分让我最近才遇见它,不过,对于孩子正在幼年和少年阶段的我,来到正是时候。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教育,只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师生之间的角度,一个是亲子之间的角度。这本书的作者,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家教的角度。
家教是一对一地融入到家庭里的教育的,是除了提升孩子的成绩还贴身了解家庭日常的角色。她是老师,但是却看到学校里老师看不到的一面,或更近或更远地接触到孩子的真实内心感受。
书里有9个故事,都是亲子之间各种形式的斗争。我们都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战斗,但当他们奋战的对象不是别人,却是自己的母亲时,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肉体,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纠结与撕裂。
当一个母亲,以爱为名却充当孩子生命的刽子手,用力过度地参与孩子的人生规划,而每一个孩子,都因此而带着哀伤的灵魂。而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只需要看到体面报告单而不需要尽责的父亲。
故事1的主角眼镜仔,母亲将他的生活照顾得很好,无论是为了孩子的生活起居还是为了孩子的学习,都用尽全力。过度的付出背后,就是过度的索求,她希望自己竭尽全力之后收获的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当事与愿违,便将所有尽力过的爱转化为尽力的恨,暴打指责之后换了一个又一个家教老师。最终,收获的是一个在暴力里成长的唯唯诺诺自认是“笨小孩”无力挣扎的孩子,以及丈夫厉声的指责。
在别人看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但是,是否幸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故事2的主角茉莉,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的母亲将自己曾经解不开的重男轻女结再一次绑在她的身上,对她的教导是“作为女孩子,必须优秀,但这种优秀只能压在心底让自己知道就行,不能在男人面前不要太骄傲太强硬,不然日子会很不好过。”
母亲给她的标准是不能低于90分,上台一中是强标准。成绩稍差一分便会遭到责打的茉莉最后争气地考上了台一中,还被老师推荐读研究生。而此时,母亲却不同意她继续深造,认为她必须趁着美好年华嫁人。已经习惯由用力的母亲当棋子一样安排人生的茉莉就那样就早早结婚生孩子,尽管嫁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人。
因为生的是女儿,她不但受到了母亲的操控还受到了来自婆婆的“指导”,她们都深信培养出优秀孩子的自己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自信。在女儿、媳妇与母亲里,茉莉不知道自己是谁,除了女儿,她不知道为何而活着。
生活上,她受两个母亲的牵制,经济上,受丈夫的管制,在麻木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像一条想透一口气的鱼,她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做得不赖。但已经成为人妻人母的她依然没有挣脱母亲的线索,母亲要求她生一个儿子,但她没有听从——这是茉莉第一次违背母亲的指导。
当茉莉的孩子小叶慢慢长大,却无法融入正常孩子的生活,她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不踊跃回答问题,她只想安安静静地画画,她是一个常人标准外的是“怪孩子”。不曾对女儿露出一个父亲该有的笑容的丈夫,只在女儿三年级的一次考试获得第三名里露出过一次笑容,只有那一次,他才像个父亲。然后,那只是昙花一现。更残酷的是,那次的第三名,小叶是作弊得来的,小叶像茉莉一样学会了为了讨取父母的欢心而违背自己。
看到小叶变成这样子,茉莉也难受,也纠结。深受母亲“爱的束缚”的茉莉,很想保护女儿,却往往身不由已。直到小叶又要面临“考台一中”这一标准,她终于不想女儿成为第二个痛苦的自己,她决定再次违背那些长辈施加的压力,跟女儿说:“你尽力最重要,即使只是考取普通的社区高中,我也会为你开心。那样你就没有太大的压力从而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因为这个决定,茉莉受到了四面八方的指责,但是,她因为保护女儿而变得勇敢。
故事3的主角是若娃,一个长得特别漂亮精致女孩。但是与她的长相成长反比的是她的成绩,一塌糊涂。即使重复跟她讲解过很多次的题目,考试还是会做错。
让作者惊讶的是,若娃“被多动症”。若娃的母亲在第一时间便告知作者,女儿有多动症,差不多辅导30分钟就要休息一下。而实际上,若女和母亲一起看韩剧时可以一口气看8小时。
若娃的母亲对作者的教学要求是“差不多就好。”而她们母女便更喜欢做的事是一起逛街购物,一起吃美食,一起追剧。唯一的要求是女儿不能有任何秘密,不能与同学之间私自往来,甚至家庭教师在辅导的时候她也必须在场。
看似温馨陪伴的背后,是一条无形的长长的绳索。因为曾经失去一个儿子,若娃的母亲便将“细心照顾女儿”为首要任务,由里到外将女儿照顾得很好,最终将女儿照顾成一个“连钮扣都不会扣的低能儿”。而为了证明女儿专注力不太集中才导致成绩不好,她四处求医,直到医生“确诊”女儿是多动症需要吃药才甘心。
也因为女儿“有多动症”,她极力游说丈夫对这样的女儿要包容而不能太大压力及太高期望。他们家的生活富裕,孩子长得也漂亮,只需要健康地活着,打扮得漂漂亮亮将来嫁给不错的男人便可。即使没有男人也不需要担心,他们会留下足够的资本让女儿一辈子无忧。
若娃需要做的是——在课堂上无限放空,熬过一天又一天,因为她不需要太优秀而不需要太努力,她只需要好好吃药证明她是个多动症儿就好,她的人生不是她的,她的父母会保护她一辈子。所以,请家教也是为了某种心理需要,而不是学业上的需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