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期间写一篇关于临终告别的文字,真的是很反人性。我没想过会写这篇文章,更没想在大年初九写这样的文章。最近一直在构思商学院学习内容输出……所以一切出乎意料。
缘由大年初八,我同事闺蜜的母亲患白血病化疗一年后离开人世。同事不知该如何安慰闺蜜,初九找我探讨。同事闺蜜与妈妈关系亲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说完同事的眼角全是泪花……我没有经历过至亲离世的痛苦。几年前爷爷奶奶相继离开,我有悲痛流泪,但这与母亲离开不能类比。我相信专业,所以推荐找心理咨询师做疏导。同事感叹世事无常,怎么身边这么多人得白血病,化疗人受罪了还没能留下。于是我推荐她看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人在有寄托时,求生欲很强,宁愿拼尽全力,搏一搏赌一把看看自己能不能战胜病魔。但我今天不想探讨癌症应该保守治疗还是化疗,因为我没有相关医疗经验,从最终结果不好推出过程不对的逻辑,不符合人性。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最好的告别》。
在中国,我们一直对死亡避而不谈。我们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外语,摄影……几乎包罗万象,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过得更好。可我们从来不学习如何好好告别。我想如果从小学会认识死亡,我们是否可以在未来面对的时候,更坦然一些?书中的观点:衰老是我们的宿命,死亡总有一天会降临。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的活到终老。最后的结局不仅仅对死者重要,对于留下来的人,甚至更重要。2017年79岁的琼瑶发表公开信,向儿子儿媳交代身后事。她担心一旦不能自己做主,晚辈会因为爱与不舍,尽一切可能延长寿命。她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不能勉强留住她的躯壳,让她变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死亡,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像古人一样自然死亡成为了一个奢望,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经历静脉注射,呼吸机,心脏复苏……在抢救室离开,甚至没有来得及与亲人好好告别。书中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分享关于疾病、衰老和死亡的思考,大部分医生都由于各种原因高估了病人的存活时间,考虑清楚什么从为时间而战,转向争取人们珍视的其他事物——同家人旅行,或享受巧克力冰淇淋。面对生命最后的结局,人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我们可以在学习工作技能课程之余,好好学习这堂告别人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