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很多人开始反省这样一个问题:未来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当下,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但这些貌似不同的观点之间,其实又是彼此不可分割。
斯坦福大学第十任校长约翰•汉尼斯认为,未来需要三种人才:T型人才、拥有创新自信的人才、终身学习者。
国际人工智能和教育学会主席、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斯马丽•卢金认为,未来需要七种智能:学术智能、社交智能、元认识智能、元认知智能,元主观智能,元情绪智能,自我效能感。
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好学生”标准:第一学习是不是有积极的态度;第二,是不是热爱自己所学习的科目;第三,是否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第四,能否具备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第五,是否喜欢探究、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第六,是否有良好的书写表达能力、写作;第七,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上这三种看法,无论哪一种看法,其实都是殊途同归。他们都看中个人的专业素质,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学习的思考力。这才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
那么,如何才能够成为未来需要的人才呢?朱永新教授认为:
一、锻炼一个好身体:生命的长度。
身体锻炼很重要,它可以拓宽生命的长度。84岁钟南山院士会告诉你,“锻炼就像吃饭一样,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坐诊、查房,他都会坚持每天锻炼一个小时,一周至少三次。
二、拥有一个好人缘:生命的宽度。
现代是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社会,每一个人与社会都是紧密相连的。仅仅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驰骋世界。
三、描绘一个好愿景:生命的高度。
每一个人,只有高的目标,才能不断进步。赵慕鹤老人的故事很励志,105岁考上博士。真正地说明了人生从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描绘出一个美好的愿景。
四、掌握一个好方法:阅读与写作
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让我们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行。犹太民族这个嗜书如命的民族,之所以传奇般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是从这个民族热爱读书。
写作,是我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通过写作,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与自己的思想。
一天多一点,一天写一点,这一点一点叠加起来就筑成了我们成长的阶梯。
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临,要想不被淘汰,唯有不断学习,靠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