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曾国藩传》,这本书值得细细品味。
最深刻的体会便是将书中的精神力量,融入到个人成长中。
虽然清朝最终的历史结局,并没有因为曾国藩的个人成就而有所改变。但是,他的思想却影响了无数后人。
曾国藩从一个资质平庸的人,通过读书和努力,改变了自己、家族,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在曾国藩三十岁这一年,他决定要脱胎换骨,并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做“圣人”。
他最终能让自己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因为一生都在坚持做以下三件事:
01 第一件事:记录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记录,以写日记的形式来不断完善自己。
然而,一个人若想成为“圣人”,需要顽强的意志力不断去和根深蒂固的弱点作斗争。这样一个过程,也体现在写日记这件小事上。
把写日记这件小事变成一种习惯,需要不断和过去形成的坏习惯作斗争。所以,曾国藩在养成写日记这个习惯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能一直坚持。在早期写日记的过程中,因为偷懒的原因,而导致这个习惯的中断;
第二,简单记录为一句话。比如,今天外出一整天,就为了去某个朋友家吃饭。一整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记录为一句话,对自己而言,不能带来任何的提示和启发。他自己则认为这是一种敷衍了事的做法;
第三,在日记中提出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做不到。就从写日记这件事来说,在第一次写日记中断半年之后,又开始重新写。还有,早起的失败率高达50%等等。
由此可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02 第二件事:反省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位极人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从每一次的挫折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一下次的努力做参考。
在曾国藩的第六次科举考试失败时,他不仅落榜,他的考卷还被当成了反面的典型,被全省示众。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自此,他便开始反思自己六次考试失败的原因。他将自己过去的六次考卷和模范考卷反复对比,找到了自己的欠缺。终于,在第七次科举时考中了秀才。接着,又顺利考中举人、进士。
七次科举之痛,曾国藩通过自我反省,最终达成所愿,也让自己走上了仕途之路。
曾国藩创建湘军,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斗争时,因屡次战败,曾经两次试图投水自杀,却都未遂。
每一次战败之后,他通过自我反省,总结战败原因,对湘军部队进行整改,并总结出“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
在湘军对抗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除了战败带来的挫折,曾国藩本人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治斗争。不仅得罪了皇帝,在官场上一再碰壁,处处受同僚排挤,大多是因为自身的原因。
于是,曾国藩便向别人请教,通过阅读好友的来信,反复地自我反省,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
也因为曾国藩的不断反省,他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重回官场后,开始改变命运,仕途平步青云。
03 第三件事:改变
曾国藩以写日记的形式,戒掉了多年的烟瘾。从成功戒烟这件事,他自以为能通过写日记,可以迅速改掉自己身上的所有缺点。
但是,在实践中,却发现一个人若想改变自己多年形成的习惯和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用了三十天戒了烟,却用了三十年,去戒掉自己身上其他根深蒂固的毛病。
在曾国藩父亲去世的时候,皇帝以批准他守孝为理由,实际上却是解除了他的兵权。此际正当太平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却在家蛰伏了两年,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
但也正是这两年的低谷期,让自己完成了“中年变法”。
一是,通过阅读圣人的著作,让自己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启示,让自己渐渐地静下心来,去反思自己的过往;
二是,通过回忆往事,还有朋友的书信,给自己提意见,帮助自己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
三是,通过写自箴,认清自己的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激励自己不断地作出改变。
曾国藩的人生经历,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不断修正自己性格的弱点,才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
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