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种种奖罚措施都治不好的迟到现象,仅仅靠“罚站”就得以改善?在我看来,虽然从手段上来说都是“罚”,但是后者更直接地指向了问题的根本——抓住员工的心理,实现了由“不敢迟到”向“不想迟到”的转变。
传统的奖罚机制从利益上逼迫员工准时出席,而这位新来的办公室主任则使其在心理上屈服。罚款本质上与迟到这一现象没有关联,对于某些缺乏荣誉感的员工来说,甚至不能唤起对于自己犯错的觉悟。在他们看来,只是金钱上的损失罢了,毕竟开会时,他们还是能够像准时者一样厚颜无耻地就坐。而“罚站”的措施,将两个不同的人群进行区别对待。长时间地站立,带给迟到者的狼狈、疲倦,还有羞耻心。
随着阅历的丰富,人会变得越来越“老油条”,但是再狡猾的人,大多也禁不住羞耻心的拷问。哪怕到了高中,我们仍禁不住因交不齐作业而被罚站的尴尬,可想而知,在遥远的未来,我们或许还是受不了这样的惩罚。这位精明的办公室主任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大家都是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在众目睽睽之下站着开会,使他们感到与坐着的人相比,自己是如此的突兀。羞耻心就此油然而生,一次尚可,若是每次迟到都被罚站的人,恐怕要被同事笑话了。人大都是要面子的生物,怎能忍受得了这样的折磨?
与以往重在“罚”的手段相比,这位主管的举措更注重“批评”。迟到者本是厚着脸皮进来就坐的,现在就捅破他们的这层脸皮,直指他们的良心,用行动告诉他们:你迟到了,请站着罢!这样一来,迟到者在自己内心之中极力掩饰的可耻行为被指明并放大。与只持续一瞬间的罚款相比,贯穿会议全程的站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向受罚者暗示着他所犯下的错误,这在肉体上和心理上都是极大的煎熬。足以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特殊的环境下使其孤立,在无声地批评之中促其悔改,正是这一举措的巧妙之处。
魏征说过:“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再严厉的惩罚,如果不以理服人,终究不能治其根本。只有把握人心,方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