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虫脉望
我平日素爱《诗经》《楚辞》,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包含很多种古籍,其中包括就《诗经》《楚辞》两种。就书籍评注者而言,前者为赵(赵逵夫教授),后者为周(周建忠教授),二人均系先秦《诗经》、《楚辞》方面名家。前者为赫赫有名的西北王,桃李满天下,后者为南通大学二级名教授,均为本专业学会副会长或顾问,就注评者而言,二者皆为一时之选。
而就注本本身而论,我个人愚见,赵评显然比周评成果更为显著。我之所以如是说,未避免有无的放矢之嫌,我简单解释一下我的理由。首先,赵评《诗经》,前有题解,后有品评,此是周评所缺乏的。另赵评文字注音明确,使得一般水平的读者都能够阅读。另赵评比较突出的优点是大量使用民俗学,植物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知识上穷碧落,左右逢源,对《诗经》篇目进行全方位考察,我们阅读书籍就能领略作者深厚的功力。再,相比于向熹,程俊英,李山,聂石樵,袁梅注本,赵评对学术界新的诗经研究成果吸收的比较充分,我举一个例子,49页《邶风·新台》,此篇注解⑧,鸿:旧解为鸟名。闻一多《诗新台鸿字说》认为鸿与“蘧篨”“戚施”为一物,指蟾蜍。我觉得此说立论明确,赵评全部出于作者个人几十年来读诗赋治学感受,此部分甚有学术价值。
同比较赵评,周评虽然在品评部分同样见作者功力,但其在注评过程的中很多明显是生僻字的字音却未能注明,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篇,山气巃嵸(long zong)兮石嵯峨,后面两字明显为生僻字,应该注明读音。又如“碅磳磈硊”四字,明显为生僻字。注评者为读者方便,均应注明,事实作者只著名前两个字(见书217页),我本人是认真读者,不是走马观花浏览书名之辈。我个人觉得注评者还应该就《楚辞》本身的艺术特色多做分析,新中国,“楚辞学”经游国恩、蒋礼鸿、姜亮夫、汤炳正、朱季海、赵逵夫、潘啸龙、郭维森、黄灵庚、等人的不懈努力,楚辞学遂蔚为大观,作者周教授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微观的研究,借助出图文献,提出新的见解,以便进一步提高本书的学术水平。
一本好的著作应该是雅俗共赏,本人学识浅薄,坐井观天,此番言论纯属己见,求教于诸位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