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五脊六兽”

五脊六兽,北方话,是个贬义词,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意思是说闲着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百无聊赖,呆的无聊,难受至极。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这样描述:“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1 五脊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庑殿顶和歇山顶等级较高,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

庑殿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又称五脊顶,屋顶四面形成四个斜坡,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故也称四阿顶。

此所谓五脊。

2 脊兽

中国古代建筑历来重视屋顶的装饰,在屋脊上置放瓦质或陶质的兽形装饰,叫脊兽。除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安兽。有功名的,由皇帝特批敕建。安兽之脊叫作“仪脊”,以示殊荣。

出土于绍兴坡塘狮子山的春秋时期伎乐铜屋的屋顶上就装饰着一只铜鸟。

到了两汉时期,建筑的门阙和屋顶一般会装饰凤凰或朱雀。晋代开始,又有了鸱尾的装饰。

唐代,在宫殿的正脊两侧装饰鸱尾成为了定制。宋代屋顶的装饰种类已基本完备。明清时期,等级制度更加严格,对于建筑的装饰要求也更加规范。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装饰物主要有鸱尾、望兽、垂兽、脊兽、套兽、宝顶以及走兽等几种,造型大多取自动物的特定部位。

 

3 五脊六兽

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

镇脊的神兽有祁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

古代中国建筑为木结构,以兽镇脊,避火消灾。于两坡瓦垅交汇点,以吞兽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既收装饰美,又收护脊之实效。

鸱尾

鸱尾,又称鸱吻、螭吻、蚩吻、正吻、吞脊兽,原是一种海中怪兽。鸱尾早期是鱼尾巴的造型,后来与佛教中的摩羯鱼形象融合,形成了半龙半鱼的样子。

明清时期演,鸱尾变成为张开大嘴向内吞吃屋脊,背上还插着一把剑的龙头形象。民间传说,龙王的二子争夺王位,先吞下屋脊者称王。龙弟乘兄吞脊,拔剑刺兄于脊上,剑柄尚露在外面。

在一些城楼、钟鼓楼类的建筑正脊两侧则会装饰望兽,又称正脊兽。望兽也是龙头造型,但与鸱尾不同,头部是向外的。

蹲兽

五个蹲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民间把它们俗化了,分别起了绰号叫作: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帮捣、顺风打(扯)旗、坐山观火。

从绰号就可以看出“兽头”是面貌狰狞、神头鬼脸。而只有凶恶才威严狞厉,才能行使镇物的使命。

俗语正是抓住了“五脊六兽”凶神恶煞、龇牙咧嘴的形象特征,用来形容人的难受的心态与情貌。这不是一般的难受,而是难受之极态。

用“五脊六兽”这个成语描摹人物的精神状态,适用面很宽,譬如抓耳挠腮、手足无措;或无可奈何、没着没落;或张狂雀跃、狂喜炫耀;或心烦意乱、神不守舍等均可。

这是人们对这些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脊兽们不尽的遐思,任他战火硝烟,朝代更迭,它们依旧岿然不动,静观人世百态,独赏万种情思。

个人微信公众号:李拜天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十三天 ——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2) 三角尖顶 ——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
    槑槑啊阅读 752评论 0 1
  • 第8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1.台基依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大体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
    槑槑啊阅读 2,342评论 0 1
  • 北方人口头上讲的“五脊六兽”,意思是说闲着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百无聊赖,无所事事,闲得心烦意乱难受死了。老舍《四世同...
    奔跑的迷路人阅读 3,133评论 0 0
  • 今天下了一天的大雨,全城拥堵。 我的心也堵得慌。早上早起进行了一个大公司的面试,因为自己的不重视因...
    竹本本阅读 623评论 0 1
  • 小时候我呀,在农村长大,就是一个乡下丫头。每天最热衷的事就是趴在地上看蚂蚁。 那个时候农村穷呀,物资匮乏对于我们来...
    在水一方含阅读 361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