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个的心里,都有对古镇的定义和渴望。一定要有古旧的房子,斑驳的砖墙,崎岖的石板路,对吧?可是呢,现实又往往这么残忍,太多美好的画面终究只能活在我们的脑海里。当这个社会越来越现代化,时光的巨轮碾压了太多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少年来只是在一味消费老祖宗留下来的物质财富,甚至很多时候为了满足所谓的政绩所谓的发展将这些不可估价的物件野蛮地毁掉,千百年沉淀的精粹莫名其妙就与一些毫无意义的面子工程画上了等号。如果没有去除,也一定要绞尽脑汁在里面添进很多的利益关系链,将其改造地面目全非。于是,丽江,大理,乌镇,凤凰,平遥等等,一批又一批的人心怀期待前往,却往往又失望而归。我也是一个失望过很多次的人,因此朋友在我前期做攻略时随口一提,哎,听说贺州有个叫黄姚的古镇,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古镇,要不要去看看的时候,尽管没有太过感冒,但还是认真查了介绍,特别是近期网友的评论。结果是当机立断为了它推翻之前的全部计划,我选择相信一次,相信,黄姚会是真正的一颗我追寻很久的遗珠。
绕过如蛇般弯曲缠绕在山腰的公路,穿过村民喧嚷摩的刺耳的集市,在被颠到吐的最后一秒终于抵达目的地。走过一个大大的古戏台遗址,书写着黄姚二字的小小的牌头就安静地矗立在那里。客栈的老板早早等候在门边,跟不上他的健步如飞只好慢腾腾地侧身挪下第一层很陡的石阶,抬头第一眼竟就挪不动脚,两个人傻乎乎地举着手机不知道拍哪里,嘴里一个劲念着真美啊真美。一条潺潺的小河横卧在面前,连接两边的是河间十几块高低不一的青石块,右手边是一棵高大的榕树,粗壮的主干上大小不一的树枝盘桓交错撑起浓密的叶子,阳光都穿透不了。那片巨大的阴影下有写生的学生,摆摊的老伯,打瞌睡的猫咪,追逐打闹的狗仔,一派祥和宁静。耳畔是哗哗的流水声,伴着树上鸟儿们的叽叽喳喳,心一下沉静下来。晃晃悠悠踏过石块上岸,河水变得更宽,坎坷不平的路着实费脚,但看着上面深深浅浅的凹痕莫名就有了归属感,现在我走过前人的路来这里参拜,日后还会有人走过我的路来此朝圣。
可能是机缘巧合,可能是命中注定,我订到了全古镇最有生活气息的客栈。走上吱吱呀呀的楼梯,推开古旧的插着门栓的房门,屋内的陈设现代地无可挑剔,更神奇地是它们的存在也与清朝的老房子意外地搭配。推开木窗一眼看尽河边的一切,又是一棵粗壮的也许二十人合抱也围不住的榕树,旁边是一座清朝年间所建的石拱小桥,也是当年蜚声海外的电影《小桥流水》的取景地,古代没有钢筋混凝土,没有高超的技艺,但并不妨碍祖先们留下如此精巧的建筑。河水不停歇地穿过桥洞沿着蜿蜒的河岸缓缓前进,几张圆桌加一些板凳一个露天靠水背倚树干的餐厅就这么出现了。后来证明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用餐,哪怕一盘简单的蒜蓉南瓜苗都别有滋味。
小憩片刻后,我们正式开始探寻这群古镇。经历了无数次的爬上爬下后总算走到镇子的主干道上,狭长的道路两边不时横生出悠长的胡同和甬道,阳光在这些地方被劈成两半,仿佛重现了古代与现代新旧的交替。尽管墙壁已经被岁月的风霜打磨地瞧不出原来的颜色,可却因异乎寻常的干燥而没有被苔藓覆盖住时光的足迹。很多满脸沟壑瘦小孱弱的阿婆坐在自家店的门口安静地逗弄着猫咪或是处理着新鲜的蔬菜水果,生意任由年轻人打理。如果说桂林是浸在桂花香里的城,阳朔是泡在啤酒鱼香里的县,那么黄姚就是充斥着豆豉酱香的镇。随便走进一家店,老板都会热情地请你品尝各种酱和咸菜,刚入口的时候酱味醇厚,咀嚼豆豉时才会有辣味慢慢包裹住舌尖。任何普通的食材只需加一勺这个,哪怕配一碗白粥,也足享受。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从从艳阳高照走到红灯高挂,夜晚的古镇多了几分烟火气和神秘感。孩子们在大榕树下玩耍,大人们把各家的餐桌搬出来摆好自家酿的各种果酒或是自斟自饮或是照顾客人一起把酒言欢,感觉自己提前过了一把老年生活。以后老了,等我们都走不动了,就找这么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依河而居,用柴火做饭,养一只狗一只猫几只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