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医生视野下,听到别人“故事”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如何讲这个故事,以及为什么要讲这个而不是其他故事,会特别重视讲故事的当下目的所在。这就是努力思考“言外之意”的要求。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我们的言行不是无缘无故的,深藏不露中一定有其内在动机。吊诡的是,有时候这个动机深藏到当事者都意识不到。
当然除了闲着聊天,随意谈话题,一般来说,一个人说故事的目的性可以觉察出来,这时候观察出来的目的虽然未必真实正确,但是生活中很有必要,毕竟一个人言外之意要比直接表达出来有趣的多。当一个人希望自己委婉的心思被人知道时候,无人知晓才是最大痛苦。
当然,这种猜测不进行核实,误解几率就会比较大。为此才有“观察与思考”的区别,思考类似猜测意图,而观察可以证实对错,此外就是交流沟通,在直接谈话中一点点核实自己思考和观察结果。
因此,可以理解李老师讲述高中时候差点被空军招生录取的故事,也就很好理解了,一个是应景性纪念一个节日,再一个通过这个遗憾来委婉表达未能成功的自豪感,因为今天自己事业做得很不错。看似遗憾回忆,其实是带着超脱傲娇资格,那个样子就仿佛说,要是当年进入空军,今天的心理咨询界可就少了一个大咖哇。
这个故事背后的动机对不对,当然不确定对错,也无必要确定对错,因为只要思考就会有意义,也只有这样解读才有趣味。如果误解了故事,要么不重要本来没有啥影响,要么很要紧意图人家李老师会立马声明的。
作为遗憾故事,人人都有,比如现在回想起来,说说自己学游泳的故事吧。
自小在河边长大,小时候也经常与小伙伴泡在村里的池塘里,可是硬生生就没有学会游泳,当然更准确的说是连狗刨也不会。那时候玩水好多情景历历在目,比如河里互掷泥沙,不敢去深水,就只好大着胆子把身体浸入水中,蹲下抓一把沙子;还有一次发生小孩子溺水事情,好多小孩子夏天傍晚在水里玩耍,有同伴告诉我谁谁谁可能淹着了,还说不要声张,我看过去发现有人漂浮在水面起起伏伏,大家赶紧大呼小叫,幸运的这个小孩子被救活了,当时还跑到人家家里去,看着被放到反过来的大锅锅底上向外空水。
小时候学玩水细节还可以想起很多,比如差不多读初中时候,有年夏天随着俩兄长去大河边玩,下到水里,他俩实在不堪忍受我竟然不会水,俩人试图教会我,拉手托在我肚皮下,让我在水里扑腾,可以想象这样的学习自然无效,因为不解决心理问题和基本技术,一旦放低手就我就沉下去,咋呼着不干了。
就这样,胆子小,没专业教练,遇见深水就胆怯,越发不敢靠近。
后来就只有羡慕的份儿,再后来就只有羞愧了,尤其被问到游泳去时候,支支吾吾说不出,而听到有人家自嘲说是旱鸭子,也并不觉得好笑,只是叹息自己学不会了,空有河边长大经历。
然而这一切竟然在某一天被逆转。时机还是来自随着自家孩子的长大,常带着去公园游泳池玩水,慢慢就想学习游泳。也许正是浸泡水里多了,突然就如同“龙场悟道”一般,我发现了学会漂浮继而换气的方法。
我曾自豪的说,按照我独创的心理方式学游泳,10分钟内保准教会你学会狗刨,不再怕水也不再害怕水中滑到。事实上,我甚至用这个方式教会了好几个小盆友游泳入门。
好了,这个学游泳故事说的太多了,看到这里你也一定已经发现我的讲述不是遗憾,而是充满了明显的嘚瑟。对,在说一个大器晚成的榜样一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急切表达时候,都是为了满足自我某种需要,至于当时窘迫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也就有了自嘲的资格。
难怪当年撒切尔夫人召开内阁会议时候,指责一位故作谦虚的大臣说,“你还没有伟大到可以谦虚的程度”。可见,自谦如同自嘲,都是需要资格的。
如同那些成功人士,气势恢宏的宣传自己成功经验时候,真的是这样的嘛。其实,这世界哪里有什么成功秘诀,你听到的不过是自我加工后的英雄构建故事。
真的英雄行为,成功经历,都是无法言说的,或者说太多苦逼体验不堪说出的,哪怕以为说的真实真诚到位,也不过无法复制的“故事”。
故事,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当听人家讲完故事并说遗憾时候,别当真,一定清楚人家遗憾后面是满满的成就感啊。
当真的只有我们当下的独特且唯一的行动。
作业:(1)切记一切故事都源于记忆,其本质是“故”而基本无关乎“事”,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心理医生不要关注当事人讲了什么故事而是思考如何讲这个故事、讲这个故事为了什么。(2)讲一个让您遗憾的故事,体会一下遗憾之美并尝试着将这种遗憾转为庆幸。(3)回答:“遗憾”是一种怎样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