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选学校,选专业,应该算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角。选一个毕业后要靠此吃饭的专业,确实应该慎重。可是,那时的我们,又有多少人真的选择了自己喜欢,并愿意以此为生的专业呢?
所以,进入职场后的我们,有些迷茫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对新事物认知的加深,我们不满足了,各种不曾想过的问题开始出现了。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愿听从父母安排;初入职场,种种不适应,能力得不到发展,人际关系又现危机;工作了十多年,遭遇“瓶颈”;职场女性进入生殖期,兼顾家庭,平衡职业,手忙脚乱……
觉得这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觉得有必要为自己的生活反抗一次。但冷静下来,我们又气馁了,因为找不到方向。不忍放弃自己现下稳定的工作,不知道自己除了本职工作还可以干什么?
此时的你,是否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急于解决,却又没有方法?我想,《在人生拐角处》会给你答案。
《在人生拐角处》的作者是赵昂。生涯导师,国内知名职业生涯发展专家。实战派咨询师,积累超过两百个案例,超过1000小时的咨询时数。常常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犀利洞见。这本书没有鸡汤,没有看了让人无动于衷的废话。只有经过专业分析的生动鲜活的职场故事,验证有效,落地时用的行动指南。
全书分为五章,三十二个职场故事,真实且普遍。跟随赵昂老师的脚步,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读懂自己。对于书中的五章内容,分别为大家介绍。
第一章:在人生拐角处———弯道超车
工作了十年的工程师遇到了职场瓶颈,却突然不知道离开本职工作后,自己还能干什么;总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义者,却不知接纳成长中的不完美才是完美;职场妈妈的困惑,不知要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
在职场中遇到瓶颈,有人很茫然,就如书中的工程师一样,不知道自己出来本职工作还有什么挣钱的技能;也有人选择跳槽,或选择转行,寻找新的出路……
跳槽、转行并不解决问题的根源,看似职场瓶颈的产生和所处环境有关,以为换个公司,换个环境,就可以解决,实则不然。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思考个人自身的问题,不然,就算换了环境,同样的问题也会再次出现。
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找到发展的持续推动力———优势。对个人优势,可以练习,不断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优秀不难,但要做到无可替代就不容易呀,而当自己已经是行业中的无可替代时,这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不是不优秀,而是不够优秀。
对于书中的完美主义者,计划列了一箩筐,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也很完美,可实际上,不过是一个不知如何付出实践的空壳子。
一切设计的太完美,只会让自己因为难以达到预期而迟迟不能行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幻想着美好的结果,却迟迟迈不出第一步。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因为害怕不完美。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甲乙是两个同学,研究的是电子设备这方面。甲生产出产品,就马上上市,通过市场反应的问题,再对产品进一步改进。就这样反反复复,最终甲成功了;而乙总是想着做出完美的产品再上市,就这样一直改改改,却依旧没有做出完美产品,很显然,他失败了。
在职场中,生活中也是如此,学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是一种智慧。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强化自己的行动力,只有在不断地试错中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同时也会发现,一切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职场妈妈的困惑并不是个体问题,这是一个群体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放弃职场,还是不关注家庭,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也让很多职场女性选择了丁克。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无从下手。对于复杂的情况,做减法就显得很重要,找准自己方向,然后去一步步努力。
同时做很多事情确实不容易,也很难取得太大的成就,也是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可也要明白,失落背后必有贪婪,是现阶段想要的太多,却忽略了自己的能力。懂得取舍,才会有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平衡,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懂得阶段性取舍”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让我对于一些事情的判断茅塞顿开。
第二章:那些你不小心会踩到的坑———成功跨越
跳槽坑,计划坑,迷茫坑,任性坑……处在这些坑中的我们,不禁会困惑,为什么自己已经很努力,计划也列的很详细了,但却依旧遇到了职场问题?每天忙得团团转,甚至常常加班到深夜,为何升值加薪这么难,是不是公司不适合我?
对此,跳槽,转行,便成为此时我们最经常想到的解决方案。是我们能力不足,还是公司不行,到底要不要换条路呢?看到同事跳槽后似乎发展的都不错,自己也按耐不住了。
日日纠结,思索着到底怎么的路才适合自己发展,人生方向究竟在哪?因为纠结,因为看不清未来的道路,因为找不到方向,所以他们来到了咨询师,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事实上,看过这些咨询案例以后,便发现,我们之所以迷茫,不是当下的工作或生活不适合自己,也不是因为自己贪心,而是缺失了本该有的勇气和苦苦寻找而不得的方向。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换了工作,过段时间依旧迷茫的原因,有些人是因为方向没有找到,有些人是因为没有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解决不了本质问题,不停地换工作只会让自己一步一步失去竞争力,也会加剧自身的迷茫。
在我们身处黑暗时,我们只需要一束来自使命感的亮光,来照亮前行的路。而方向往往是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是职业进入了瓶颈期,而是自己的能力进入了瓶颈期。此时我们要做的便是多找找自己的内因,进而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之前的问题。
不要惊讶于为什么同事跳槽就发展的好,要好好想想同事身上有哪些竞争力,别人学习,提升自我的时候,自己在干什么,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找问题的方法,书中常用的便是“一张白纸”法。一半写下自己的现状,以及自己的现阶段的想法,一半写下可以解决的方法,以及自己能做出的努力。写下来,更加直观的正视自己的想法,也进一步清楚自己的方向,比自己在脑海中空想要有效的多。
不要总是在脑海中空想,正真地行动起来,一点一点的开始,迈出第一步不容易,但开始就是成功。分段解决,再大的困难都会有办法,再看似不可能的目标都可以实现。记住,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遇到问题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用我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来代替“不可能”、“不确定”、“不容易”这些词,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自己的心魔。
给被压扁的自己打气,一点点,一步步,在否定中重塑信心,慢慢的便会重塑自我勇气。
咨询师会选用适合咨询者的方法,来引导咨询者正视自己的想法。方法有趣可行,但不管是怎样的方法,都是为了让咨询者找到自我。让自己真正的有自信,有勇气。
第三章:向左走,向右走———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
在书中的第三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六个职场故事。
有太在意他人评价而陷入纠结的晓岚;有太过倔强而被念了咒语的游戏工程师;有想要寻求突破而不知所措的项目经理;有因为对选择的过于纠结而把自己逼到死角……
其实这些看似艰难的职业选择中,难点并不在于选择,而在于选择之外的恐惧和担心。因为别人的评价,所以活得畏手畏脚,进退两难。
对此,学会正视别人的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评价要正视,但不可被控制。找到自己真正所爱,不要让自己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时刻记着,你才是选择的主人,做内心认同的事情。
面对选择,面对纠结,可以参考这样的一个公式:思考——反思——找到自身原因——找到解决方案。一步一步拨开迷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给光亮留一个入口。生活有缺口,阳光才能照进来,慢慢来,才最快,成功急不得。
工程师坚持自我,在家人朋友看来却是一意孤行,反被认为是倔强,搞得大家常常不欢而散。与其说是倔强,不如说是坚持自我。而问题所在,若是和自己的无能置气,只会成为一种干扰,让自己无法认清自己所需,以及现实。
至此,更应该抛弃别人的看法,做自己内心真正认可的事情,问问自己的心,究竟喜欢什么?在关键时刻,让兴趣做选择,自然地,你就会被推上那个最终你会喜欢的位置。
当然,在此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提升,专业素质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可能性一般都不是基于你的能力,而是你的兴趣
纠结是一个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机会,我们会面对选择,但我们应该找到取舍的方法。搞清楚当下的形势,分清楚利弊,以及在事物表面背后的东西。多问问自己,问问为什么这样选择,多和自己的心进行交流。如此反复,在选择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第四章:十字路口———找到人生方向感
这是书中的第四章节,依旧是由故事组成。书中六个职场困惑看似各不相同,实则都反映着相同的问题———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或者说是说找不到方向。
在一个一个的职场问题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因没有方向感,而产生的一些心理或情绪上的问题。焦虑,忧伤,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自卑,在职场中找不到自己的尊严……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职场中的问题,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也时常见到。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职场之中,这些问题都会时常出现。
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而不知道喜欢什么。或许这是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后遗症”,给自己点时间,问问自己的心。
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大的方向,或者说是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事实上,当我们真正行动起来,却发现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迈出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耐心,让自己冷静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给自己点时间。
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要慌,不要急,慢慢来,我们可以走得很慢,但不要后退。焦虑只会让自己更加迷失方向,不过是无用功而已,反而浪费时间,扰乱自己的心志。我们对现状不满,对现状焦虑,往往是不满现状的自己,此时的我们需要接纳现在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哪怕是个熊样。
学着接触新鲜事物,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上的资源也很丰富。但也要懂得,平等交换才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不要总是想着学习免费的课程,有内容的课程大都是需要付费的。
换句话说,吃顿饭,喝个酒的钱都可以买个课程来学习了。为知识付费,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你来我往,平等交换,共同合作;倘若此后分道扬镳,没有交换的价值,不再联系倒也不惊讶。
平等交换,让自己更有价值,才是王道。
第五章:奔跑在路上———用正确的姿势冲刺
书接近尾声,而这些职场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职场问题,更多的其实是我们平日生活的写照。
上大学前选专业,往往很纠结,因为不知道那些专业真的适合自己,只是听着亲朋好友的建议,再加上自己的感觉,就这样选了专业。
也常常听到大家讲:“毕业出来工作,基本就和自己的专业不沾边了。”诚然,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有的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的甚至得了“工作恐惧症”,提起工作就害怕。
总是想着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从此衣食无忧。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所谓的稳定只会变得更加不稳定,体制内的生活,只会让自己渐渐丧失学习的能力。只有在裁员时,才会猛然意识到,自己还会什么?这难道不可可怕吗?提心吊胆的生活,失去竞争力,要何去何从?
他们开始想,什么样的职业是适合我的?爱好和工作之间究竟能不能达成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可以达成一致,但就要看比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开心中的纠结。两者重叠的部分越多,则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
学会整合资源,对信息的重整和利用,会让自己更加明白自己所想。不要已经东西收藏了,就是自己的了,不过是占满了内存,自我安慰,以为掌握了很多技能,却没有一个是存进自己脑子里的。
如果希望兴趣爱好成为职业,那么就一定要为这个梦想努力,找到合适的资源,而且要有耐心,真的急不得,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陶醉于自己根本看不清景象的感觉中。
一份理想的职业是经营出来的,不是幻想出来的,我们不愿意接受现实,所以常常选择性的忽视负面因素。因为我们不愿悦纳当下的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己一次一次被吓到,终有一天只得原地踏步。
正视自己,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无理由的否定自己,多赞美,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很棒!
梦想是需要探索的,探索也需要准备。浑浑噩噩中,猛地被揪起来,冷不丁问出的梦想,多数是别人的。
拿别人的梦想装点自己的人生,并非有意为之,只是无力发现。别人的梦想太响了,响得听不到自己心里的声音。不拿别人的梦想装点自己的人生。
常常想着自己以后开一家咖啡店,会三两好友,听着轻音乐,读着喜爱的书,感叹岁月静好。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书中的一位咨询者也有这样的想法。
可这真的是自己的梦想吗?还只是一个听多了的别人的梦想?
书的内容介绍完了,这本书不仅仅适合有职场困惑的人,或许也很适合想要当咨询师的人,这是一个新兴职业,书中有很多咨询师面对读者困惑的心路历程,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咨询者,这样的一个思路,一个想法过程,不写成文字,恐怕无从得知。
咨询者都认为自己的困惑独一无二,可在咨询师看来,是相差不多的。不管你是咨询师还是咨询者,我想,《在人生拐角处》会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