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都是无私无价的,爱不会因为金钱、地位、学历不同而质量不同,质量的不同是因为你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
想要提高爱的质量,希望你能好好看下以下的方法。
1、孩子怕打针
打针疼的强度并不是特别大,小时候父母会把打针比喻被蚂蚁蛰了一下,这让我一下子自信了很多,蚂蚁给我的感受并不是一点都不疼,但是也不会太夸张,使我在心里有一个预期。
另外家长也一直比较低估了孩子的忍受能力,孩子没紧张,家长先紧张了,能不吓到孩子么。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①家长在打针前自己不要先焦虑,不能让孩子感到紧张
②打针之前,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打针,因为需要治病什么的,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就不说。
③合理的说明打针的疼痛,不夸大也不严重缩小,比如蚂蚁蛰了一下或者孩子之前承受过的疼痛,因为孩子骗一次可以,骗不了第二次。
④激发孩子的勇气,相信孩子的忍受能力。
⑤绝不可以通过“贿赂”来解决问题,这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妨碍孩子的道德发育。
2、不要经常捉弄孩子
很多家长会以捉弄孩子取乐,觉得并没有什么,但是家长如果换位思考,孩子是非常认真的听你的话,你却教会了他什么叫做欺骗。
同时我之前听过曾仕强老师的教育课程,曾老师一直强调这一点:你要感谢那些曾经捉弄你孩子的同事,因为他义务的教会了你的孩子不可轻信他人说的话。
曾老师说的这些肯定是人生道路上不可跳过的一个坎,但是这个坎不能在孩子还没形成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和世界观之前就不停的让孩子经历,因为多了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的思维成长。
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应该牢记: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小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何为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说到“孩子在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对他一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圆圆,你碰到小板凳了,你疼不疼,那你觉得小板凳碰到你了会不会也很疼呢,我们是不是也要去抚摸下它”
培养孩子的善良和爱心,多一些对他人的理解,不仅能让他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4、解决孩子早恋问题
首先肯定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看来你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是同步的,很健康。另外,有男孩喜欢你,说明你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你对别人男孩有好感,说明你也是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同时你要心存感激那些对你有好感的人,欣赏那些值得我们欣赏的人。最后告诉孩子。
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在你们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你的气质和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才有更多人欣赏你。
5、孩子犯错才能成长
“洪峰,这个事情跟你说了多少遍,还是做不好,长这么大了什么用的没有”,大学之前我母亲最喜欢教训我了,她觉得很简单的一个家务活,而对我来说并不太懂。
从小邻居就觉得我很“可怜”,经常被母亲骂,有时候听到这些话还是挺欣慰的,终于有人能理解我的“伤痛了”,哈哈,在这对不起我亲爱的母亲了,我要还原下历史的原貌,同时您现在也变得好太多了。
这种教育方式弊端我深有体会,让我在上学时候变得非常谨慎和胆小,每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严重缺乏自信,直到上了大学才慢慢恢复。
因为我的母亲望子成龙心切,导致想用了最快的方式(道德教育、打骂)帮助我成长,但她并不知道这些方法的都是极其错误的,这只会让我在犯错后从打骂中找到不肯反省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尽量不要给孩子纠错。大至原则是:
第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摆布,不要强行让孩子接受任何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比如吃饭,比如问叔叔阿姨好等。
第二,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做得不够好。只要没有生命和健康危险,第二不损坏他人的利益——即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上,家长都可以放手,都可以给孩子自主空间。
第三,如果特别希望孩子做出家长所期望的选择,就不要让孩子在“是”与“否”间选,不要给他说“否”的机会,而要在“是”的框架里给他一个A与B间选择。比如孩子不想睡觉,你想让他睡,不要问“现在睡觉好吗?”而要问“你打算直接睡了,还是听一个故事再睡?”总之,要给孩子一个选择,而不是给他一个命令。当然,这一招不要经常使,变通运用。
“爱”必定包含着自由,而所谓“溺爱”,则是披着爱的外衣的“过度管制”
6、古诗词滋养孩子
之前从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了解到,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二十几岁开始立志学习,但是做诗是永远的跟不上儿子们的脚步,因为诗词天赋真的需要儿时的熏陶,只有孩子们的纯洁美好才能品尝到诗歌这块精美的蛋糕,只为品尝它的香甜,不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
而且孩子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间段积累下的那些知识财富,都会影响到他的一辈子。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第一章领读,如果有对哪个内容存在着非常大的疑问可以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