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苏式的自我教育
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龄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的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的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在集体的关系中,在智力生活和劳动中,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其自我形成的过程进行的是究竟是否深刻。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的观察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要一个人考虑自己的前途,就应当让他在自我教育方面使劲地做一点事情,让他通过某一件事情去考验和尝试自己的力量,去锻炼自己。
如在前年寒假,我和孩子 利用板上时间去附近的儿童医院做志愿者。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指引病号挂号、接热水、打印化验结果、回答他们的问询。 但晚上医院里的病人并不是很多, 相对来说我们比较清闲。 在一楼大厅转悠的时候,发现一位老大爷在打扫卫生。 我们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就走过去跟老大爷一起干起来。 拖地,倒垃圾。搬椅子。忙的不亦乐乎,一个多小时后整个一楼大厅全都完成。老大爷把我们领到他住宿的地方休息,还拿出来香蕉和饼干送给孩子。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念念不忘老大爷的香蕉已经发黑了, 年二十九的晚上,老大爷不回家,就为一天多挣医院里春节假期五块钱的加班费。 老人应该也是儿孙满堂,但为了生计出门在外连过年也不回家 多么不容易啊。 当第二天晚上,当我独自一人去医院做志愿活动时,孩子要我一定拿上很多很多的饼干、她的零食送给老人, 让我代她一定问候老人家。我很欣慰孩子的表现。
苏老师说,自我教育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
苏老师说当一个少年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的开始了自我教育。学习是为了变强,变强是为了了帮人,而帮人是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