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名“未见此花”,语出明朝哲学家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是王阳明回答友人的一段话。
朋友问,你不是说心外无物嘛,那你说说,这朵花在你来之前存在还是不存在。存在就是你的理论有错误,不存在那你怎么能说明它就在你眼前这个事情。
阳明先生的回答很巧妙,与汝心同归于寂,寂这个字很有意思,它实际上是一语双关。意思是,朋友啊,这朵花实际上很早就存在了,只是我没有看这朵花,那它就于我而言是沉寂的,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我看这朵花时,它的美丽明艳才真正在我心中留下印记。
事实上,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指的是道德范畴的东西,而对于世界存在与否从来都是预定义的,也就是说世界万物从来都是客观的,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如何处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与人的关系。
当你看见此花时,此花进入到你的世界之中,你感受到它,它才存在于你的意识里;你未见此花时,此花没有进入到你的世界之中,你对它没有感受,它也就不存在你的意识里。
但是,不管它是否存在于你的意识里,它都客观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王阳明心学强调“凡事由心,无心则无物”。
譬如我在课堂讲课,第四排右边第二个同学正在玩手机。我讲的很投入,所以根本注意不到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就不存在于我的意识里。直到我不经意的往那边看了一眼,他玩手机的行为才算进入到我的意识之中。所以即使一开始他玩手机的行为 并不存在于我的意识里,但它也是客观发生着的。
作家辛夷坞在《山月不知心底事》中说:“其实有时我觉得,人的悲、喜、爱、憎都像这朵花一样,你睁开眼看它,它就存在,你闭上眼,也完全可以当它是虚无。这样想,就可以释然,太执着真的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