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板块最后一周的内容是货币,一共是四天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天时间。内容框架如下:
1、中国货币起源与发展
2、中国货币的换算
3、外国主要货币及货币实物展示
4、集市练习货币运算能力
第一天
第一天的主课我用了大多数的时间一直带着孩子们进行回顾,因为上周四去韩家村、周五去青瓷、周一又进行染布。整个活动内容都是新颖独立的,没有及时了解孩子们真正学习到了什么?吸收到了什么?也想通过回顾更好地看到成果。
班级分成了四个小组,我也给到四天不同的四个主题:纺线织布、韩家村、青瓷博物馆、染布。每个小组6分钟的时间讨论,整理出来3-5个问题,然后任意选择一个小组作为答题组,而受邀“迎战”的小组,下一轮也成为出题人再去选答题组。孩子们好认真好兴奋,一组的几个小脑瓜挤在一起,生怕走漏了题目的风声。时间到,问答环节正式开始!本来计划25分钟的环节,进行了45分钟,哎,怪也只能怪孩子们都太投入啦~每组的题目出的还是比较有难度的,而答题组在回答过程中,也能看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我来做记分员时,写着题目也很自豪。
以至于第二天一进主课,孩子们就嚷嚷今天还要进行答题活动~~
第一天用了十几分钟把远古时代货币是从怎样的发展一步步走来的,从狩猎采集这种流动生活方式,慢慢到了农耕和畜牧稳定的生活环境,随着剩余的产品越来越多,加上人们更多地发现自己更加擅长做某一些工作,而不擅长做另外一些时---交换就出现了。随着交换的发展,又过了很长时间,人们慢慢发现了备受欢迎的交换物,也就是专业称“一般等价物”,我和孩子们也一起讨论这个备受欢迎的物品,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比如:携带方便、不易损坏、人们喜欢觉得有用的。慢慢从粮食、布匹到了贝壳,引出了贝币。
在周二的泥塑课上,我们亲手制作的一个个精美的贝币~
第二天
第二天顺着前一天的布设的场景,我开始就给了孩子一个图景化的想象,今天老师要开一辆行驶几千年的列车,一路了解货币发展的情况,你们可要认真跟着,否则在某个朝代就下车,可上不来啦~~引得孩子们哈哈笑,也把他们的小精神勾引住了。
一节主课将近40分钟的时间,孩子们跟随着时间列车穿梭千年的发展,也简单了解了货币在顺应不同时代而产生变化的过程和价值。
同时,今天也带入了一些关于“贝”字偏旁的汉字:贵、贱、赠、赏、贫、赌,让孩子们看到汉字的创造就是真实 与这个社会发展同步的。
第三天
带着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来到了清朝晚期的银元和铜元,再到了建国后的纸币了。我从家里找来我爷爷祖上留下的清朝不同皇帝时期使用的圆形方孔钱,以及大满洲时期的银元,孩子们这回摸着真实的钱币,回想昨天在头脑中建构的过程,再看那锈迹斑斑,内心的情感是非常直接和饱满的。然后,再拿出来我小时用的人民币与现在版本的人民币进行对比,发现变化好大呀!孩子们争先想知道每张钱币上印制的头像和风景都是哪里呀?当我拿出一分钱纸币,给他们讲起老师小时候一分钱可以买五块胶皮糖,五分钱可以买一个冰棍儿的故事,他们都觉得好神奇~过去物价与现在物价的对比,也能给到孩子对货币价值的不同感受。
然后介绍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这个内容要比测量板块的计算换算简单的多了。
最后介绍了世界流通靠前的五大货币,和汇率一点点简单的介绍~
第四天
来到了货币专题的最后一天,也是手工业板块的最后一天。我周三的时候就把任务布置下去,我们要在班级里组织“清泉跳蚤小集”,刚得到这个任务时,有些孩子是犯愁的,他们会说,老师我家里没有什么好卖的呀......我提示说,不用特别精美的,只要是你自己喜欢也觉得别人会喜欢的都可以带过来。然后,让孩子定价时,也一定要有元有角,终究这还是一个课程内容嘛~周四中午,让孩子们写了邀请函逐一送到各办公室,就这样我们大集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集市当天的火爆程度我就不细说了,各种照片已经妥妥地表达了~最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准备,我能够看到未来每个孩子他们自身的责任感会非常清晰而强烈;而且这个环节虽然热闹,但是还是秩序井然的,孩子们会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账目记录下来---不过确实对他们来说有点难;最后还是要感谢所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们在爱的大怀抱中,幸福地吮吸成长!
小结:
至此三周的手工业板块全部结束,相比与上个学期的时间和测量板块,我的感受一个是与孩子的关系变化。一起学习,一个在农耕吃过睡过,一起在课堂中讨论,一起在课下愉快地玩耍,这样的日子一点点流过,内心当中与孩子们的感情就是越来越亲密和熟悉,也在感受着孩子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成长,不同时期遇到的困难,以及思考自己在这个当下可以为他做点什么支持。另外就是对授课的感受力,上个学期会比较“紧一点”,有一些太想要去做的力量在背后。甚至我带第一个板块,会非常细致把一节课当中,每个十几分钟的小时段都列出来呼吸节奏,是偏向头心手哪个部分,而我觉得这就是每位“新人”的必经过程,由生到熟,确实要极度认真地面对。而这个学期,也是带手工业的缘故,对知识类的准备要少很多,而且对于各个环节也更加有把握,反而找到了“松”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也是非常宝贵,在松当中,你才有可能看到当下的孩子以及自己,在松的状态中,你的课程才能让幽默成为课堂的调味料。
我还是要把最后的感谢送给单老师,她把所有“讨巧”的课程都给我上,而让我感觉到如此有趣而多面性,以及她不经意展示出内在的坚持与细致,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浮躁。在这个充满祝福与荆棘的自我教育之路上,有前方的光照耀,有伙伴的榜样,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围绕,所有的风沙都终将化为甘露滋润每个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