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曾在零编剧基础的时候,写了一集剧本给宁财神看,却被宁财神无情的批判了,他在文章《活出第二生》里写到了他做编剧的原因:
回想起来,那就是我的编剧梦的开始。不是宁财神骂我之前,而是他骂完我之后,我突然对编剧产生了兴趣。因为按照我对自己的评估,一件事情能做到差到这种程度,本身也是很罕见的。这就说明,我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我在自己的人生计划里,添加了一项:做编剧。
当我看到他的这篇文章时,很受触动,和菜头选择做编剧,除了自信,还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冲劲。
反观自己,我是一名程序员,在入职初期,曾经不止一次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一名程序员,我总想着要坚持坚持,可是又不知道我的坚持到底什么时候能看到尽头。有天看到李笑来老师的一段话,豁然开朗,他说:
任何事情如果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做成,那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因为需要努力、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那肯定不可能做好。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于是我变开始了漫长的寻找程序员意义之旅,那段时间再微信读书上看到一位名叫迟建强的程序员写的《人生元编程》,讲述那些关于技术和人文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程序员的另一种活法,着实给我打了一发鸡血,枯燥的比特之间还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去探索和发现:
不要给自己设限。谁说程序员只能写代码了,谁说程序员都是宅男了?程序员里才华横溢的多了去了,无论是《黑客与画家》还是《乔布斯传》都描述了很多具备文艺气息的技术大师,他们要么作画、要么弹琴、要么写作、要么运动,同时还写得一手好代码。其实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要么熊样要么鸟样,如果你能够把代码写得很好,那么为什么不去把自己的思想和设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呢?如果你能够把技术文章写好,慢慢就能写出人文类的文字,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了。最高境界就是,你站在哪,哪里就有一个刻着科技和人文路标的十字路口。
写作即思考。写作其实就代表思考,你需要言之有物,需要架构、需要梳理,要有开端、有结尾、有结论、有主题,特别神奇的是你构思了一篇文章。写完后发现文章像具备了生命一样生长出了很多奇异的果实,它们就在那些文字中间微微颤动,闪烁着独特的光泽,仿佛被岁月冲刷过的鹅卵石一样,而这一切你可能完全没有想到过,而且不可复制。所以有时候我们去看之前写的文章,会产生两种感觉:要么是觉得写得太烂了,怎么会写得如此臭不可闻;要么是觉得写得太好了,妈妈我再也写不出这么牛的文字了,我觉得这两种感觉,都挺好。优秀的写作者不仅能让事情变得容易理解,而且能够换位思考,沟通顺畅思维敏捷。与这样的程序员交流是赏心悦目的。遇到问题时他会抽丝剥茧,告诉你问题的前因后果,由表及里,并且把能够反映问题的各种信息都提供给你,包括他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结果.所以,为自己写作!
它们都在表达这个世界上需要表达的东西。文字仅仅能看是不够的,要能听,读来朗朗上口,有韵律有节奏,才是好文字。代码只能运行也是不行的,要能读能改,上可处理异常,下能控制事务,设计精妙,逻辑严谨,才是好代码。
写作和程序有着相通之处,不光是写作,一切创造性的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又去拜读了迟建强老师推荐的《黑客与画家》这本书,出自于硅谷大牛这Paul Graham的书,里面有一段话很经典:
黑客与画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创作者。与作曲家、建筑师、作家一样,黑客与画家都是试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他们本质上都不是在做研究,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新技术(那样当然更好)。
所以,我终于找到了我成为程序员的理由,我就是要寻找那份创造者之心,写出优秀的程序,有自己的作品。
大四下的时候,我曾经向陈果老师表达了我的困惑:很后悔没有珍惜大学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往大师的路上发展,却成了一名普通的程序员。而且,我相信这份职业对我的思维也会有很大锻炼,能够更科学、理性、有逻辑的看待一些问题,而不是依赖于情绪化的决策。
陈果老师告诉我说,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不用纠结,在大学剩下的时光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就可以了。我也不是什么大师,也只是一个教书匠啊,无论是各行各业都要有创意才行,即使是程序员,也要保持你的好奇心,保持你的创造力。
诚如陈果老师所说,即使是匠人,也要保持创造者之心,创造者之心是需要不断去经营,不断去酿造的,也就是所谓的匠心,无论是那条路,想要出人头地,都终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旅程,修炼匠心,简单说就是在这场旅途上刻意练习,保持好奇心、保持创造力、保持求知欲,不断地与自己死磕罢了,剩下的,就静候时间给你的答案吧!
知行时刻
我努力在一生之中,活出两生来。我要对得起手上这张门票,我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永不停歇地燃烧。 ——和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