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也许会遇到这样的人:面对他人的请求,即使很过分也从不拒绝,欣然接受。然后为了完成他人的请求而拼尽全力,甚至透支了自己。即便如此,下一次有人请求他,他依旧不会拒绝。
这样的人总想获得周围人的认可,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从来不会对周围的人说“不”,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这是一种强迫症,强迫自己通过满足他人的要求这一方式获得他人的认可。根据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的观点,这样的行为属于“老好人综合症”的表现。所以说,有时候不会拒绝也是一种病。
在布莱克的观点体系中,“老好人综合症”根据思维、习惯、情感,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认知型“好人”,这种人有着错误的思维,认为不拒绝别人就是好人。这种思维的形成,多半来源于小时候的经历。小时候,如果你的行为叛逆,会被批评,被认为是坏孩子;而当你听从长辈的话,就会得到这样的赞美:“你真是个好孩子!”
稍大的时候,又被教要做好人,才更容易获得别人的青睐。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逻辑:好=听话、顺从,别人说你好=对你的肯定和认可。进而演变成:听话和顺从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
二是习惯型“好人”。顾名思义,就是习惯了做好人的感觉,帮助别人的举动让你产生了“上瘾感”。习惯型“好人”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难以累积自信,要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用别人的认可来认可自己。
三是逃避型“好人”,这种人对愤怒、敌视、冲突以及对抗拒感到不安和恐惧,所以会通过做“好人”的方式避免落入到可能的冲突中。
有些人害怕一切的争吵和冲突, 因而别人请求他时,心里即使经历很激烈的斗争,也依旧会同意别人的要求。他们会担心如果拒绝了他人的请求,别人会认为自己很小气,不通人情,甚至关系就此疏远。所以总是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一次一次地答应别人的请求,导致自己活得一点都不快乐。
三毛说:“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所以,不要害怕去拒绝别人,先温暖自己,再拥抱他人。
每个人都想被关注,赢得别人的尊重,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不会拒绝别人而带来的精疲力竭,是小心讨好的唯唯诺诺。我们在这中间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而我们也必定不会感到快乐。所以,认真考虑自己的条件,适当的接受他人的请求,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做法。
我们不要做不懂得拒绝的人,但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对象。“大亲家”是专为家长设计的给孩子找对象的APP,这个APP里面优质单身青年资源极其丰富,而且还能在线聊天,还完全免费。实在是父母之间的一件“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