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大使OO戚(nwt176:你我他一起牛)
本文内容:现代哲学需需要深厚的科学基础;黑洞难理解背后的人性和学习的问题根源;黑洞到底怎么回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拉到相应部分。
题外话:8月20日拟此文,旨在让人理解黑洞这类科技本身及其背后的本质,方法论和信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正好8月22日吴中翻转课堂,一位同学感慨突然发现缺的知识太多(BTW.【缺乏感】这可能是他加入混沌最有意义的一个感受,更进一步是对【未知的敬畏】:加油吧,高效能提升才是王道),另一位对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不太理解(后续会谈到霍金的【哲学已死】观点和物理费曼嘲笑哲学家说明系统科学基础对哲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最为头疼的是学习方的下意识的脱口而出的“不懂”等的逆向自我催眠,表现为【浅/欠思考的习惯】表达。更当然一般伴随基础较弱和长期缺乏深度思考习惯。这种情况下,教者再努力变简单,都是徒劳。而且,太简单,需要太长的时间。尤其是,哲学虽然大道至简,但一旦进入哲学学习,本来就是人类智慧的极致提炼,一味想变简单,必然变味。
这背后,根本原因是求知者摆错了心态,把【主动求索】,变成了【被动接收】,于是,学习变成了一个【矫情和简单】的兴趣驱动。
简单成了很多人的思想毒瘤,这是把应该深入用心思考的学习,变成了你该想办法适应我甚至哄我感兴趣的游戏
【把自己当成了需要哄的巨婴儿】,这是绝大部分人被拦在深度知识之外的主要原因,真正的求知者不会矫情图简单,而是挑战复杂性
短短几分钟涉及了以下内容,所以大家说不懂很正常。翻转师几个小时那么多PPT, 仍然很多人说不懂。不懂分也分类:至少包括【基础弱】和脱口而出的【习惯性自我催眠】两类,其实很多人是两者都有。所以我提醒,一,不懂太多,该急的是自己,二,高效能学习,三,主动抓住高手,四,不要用不懂这个习惯性自我催眠的口头禅,改成“怎样搞懂”。
很多人不关注内容,总是随口说太难了,太深了,其实这也是突破认知舒适区后的一种【习惯性自我防御反应】,王东岳的内容难很多倍,要花很长时间听很多遍还领会不到,所以不应该【对几分钟的内容有简单】要求。这是把定位搞错了,本应学习的【不知需求者】变成了一个【判官】。所有的教育培训,【教得简单】固然重要,【学得入心更关键】,最应该关注的,是要不要另找时间,详细聊。正是不懂才要学。
很少人正确认知黑洞的原因
对黑洞以及黑洞背后的一切的认知,直接决定了人的生死观,生命本质,人生路径,生活质量以及人生掌控力。
但在很多被现实生活逼迫连思考都没有或精神匮乏的人眼中,是一个跟自己生活无关的遥远的科学话题。这是因为他们陷入了一个认知和生命力的马太效应恶性循环。
一,基因:让普通人失去了耐心,好奇心和钻研心
本来黑洞不复杂,但是,至少要愿意看下去。
但信息和多媒体时代,普通人的耐心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了。
因为科技已经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存。人的动物性的【最低代价求存】懒惰算法占了主导。
除了一部人尝到深度思考和学习的甜头、乐趣和价值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动脑筋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任何额外的代价都不想付出。
这个社会已经分裂成两类人:一、主动和坚持系统学习的人,二、非系统、不学习甚至抗拒学习的人。
这个学习不仅仅是学校或专业学习。而是综合的人生学习。
比如同样是工作,有人拨一下动一下,工作十年还是老样子,而有人则非常入心,善于总结分析思考创新。这两思考方式可以简单用流行的大脑系统一和系统二来表示
但是,因为系统一的简单模糊并且对大脑资源的抢夺,会阻碍人发挥系统二的能力,困在系统一里出不去。
比如,深迷泡沫剧或游戏,懒得读书,懒得思考读书优先级,不入心,读很慢、则读到和读明白《机器人叛乱》的机会就少了。
也就不容易理解上面是人受基因的操纵,而后面还有模因的操纵...
二,模因:社会有不希望人智慧的力量的存在
正如美国国师级人物布热津倡导的奶头乐,今天的欧美,乃至世界,仍都在玩愚民以驭的策略。现有社会的稳定架构,是一小部分精英愚弄绝大多数人甘于咸鱼的命运。
像安抚一个婴儿一样在80%的普通人嘴里塞一个“奶嘴”。即:政府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消磨“边缘化”人口的意志。让大众在“奶头”的抚慰下,通过把消遣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乐不思蜀、丧失思考能力而又毫无知觉。
“奶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等;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娱乐八卦,播放真人秀和综艺节目,在加上信仰和鸡汤的灌输。
这样就避免了20%的精英与80%的屌丝间的冲突,让这80%的屌丝安分守己地接受他们咸鱼的命运。换句话说,彼80%安贫乐命,此20%高枕无忧。
看了这一段,你什么感觉?有没有被套路的屈辱感?
其实,政,教,经,商都有信息欺骗和愚民的动机。每个人都生活在被愚的氛围里。
三因简化反而变复杂。
为了迎合人性,在普及一些知识时,有时会或者降维,抽象或形象化,却因此失真和扭曲,往往带来误导,把问题复杂化。
比如黑洞,为了迎合普通人的接受能力,同时可能有些骗写材料的人也没有深刻理解,没有正确简化和抓住重点的能力,给出的表达,往往会带歪。
比如百度百科关于黑洞的描述,只能是专业人员看得懂的。
四.科学和哲学离普通人太远
哲学,可以有不同分法,这里是其中一种分法,这种分法便于理解科学和哲学关系。
这种分法,可以把哲学当成不断追问求索获得真相的一切。分为广义哲学和狭义哲学。现在一般谈的哲学,是纯思辩部分,而科学则是从广义哲学独立出来的,可以用数理逻辑解释的部分。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的复杂性,决不是很多人笼统对立分离那么简单。
哲学和科学有相同的要素,以追问求索,注重方法,强调定义范畴和规范。
另外,科学以不断叠代的精确,推动自身和广义哲学对世界的认知边界的扩大。
自从最早的数学家开始用公式解释世界和宇宙时,人类就开始了认知差距的距离拉升。
在这之前,人们都在用生物大脑的天然能力或低等衍生能力认识世界。人们不用动脑或简单动脑就能理解。如果硬要套用名词,姑且使用流行的大脑的系统一这个词。
但是,随着数学发展壮大,从哲学分离,数学公式世界的复杂度,已经超越了人的直接认知和简单思考。
进一步,物理学壮大独立。
然后,化学又从物理学分离,几何学壮大成了数学的大分支....衍生出生物学,博物学(虽然从名称演变来说,博物学早于科学)
于是,科学成了科学家的专业,而普通人越来越难进入科学领域,只能使用科学家的成果。
科学的发展,扩充了广义哲学的已知边界,把纯思辩狭义哲学的份额相对综小,更多地在人文和未知领域的思辨里里。而且越来越难以跟得上科学对世界的发展脚步。
霍金在《大设计》里,说哲学已死。并不是说哲学没用,哲学就像一个遗产,在19世纪前已经到了它能到的最高高度。接下来的哲学研究,没有雄厚系统的科学基础,已经没有任何新的突破可能。未来新的哲学大家,首先得是个科学家。
物理学家费曼也曾对哲学家不知电子的本质为何物而大谈本体表示了嘲讽。
但,这不意味着哲学失去了意义,其实,应该说,系统的哲学素养是这个时代的基本配置。而很多人,连哲学入门都没有。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路径,不求,不急甚至畏难放弃
怎样快速认识黑洞
首先,要认识其现实意义,明白了黑洞的原理,就理解了宇宙演变的秘密,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