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明,你隔壁李叔家的儿子,听说大二下学期又在网上就欠了4000块钱,现在愁的李叔都不知道该怎么还了。”
听完我妈的话后,我并不感到奇怪。因为我已经数不清这是我妈第几次和我聊李叔儿子网上贷款的事情了。
其实李叔家的儿子曾经在我们这一片那是出了名的好孩子。
上高中的时候知道家里不富裕,经常帮忙做家务,还偶尔出去还做个兼职。那时我记得很清楚,李叔一个月给他500块饭钱,他月底回家都能剩回小200块钱。
因此李叔经常在邻里间炫耀,夸他儿子特别懂事。
想必那时候的小李确实懂事,一门心思只想学习,考一所好点的大学,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去年高考,小李也顺利的考进了本省的一所本科大学。
李叔本以为小李考上大学后,也就意味着苦尽甘来的时候到了。毕竟下岗后的李叔仅靠着卖早餐的那点微薄收入把小李供出来,也不容易。
但让李叔没想到的是,上大学后的小李却让他伤透了心。
2.
小李上大学后,为了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那是既参加学生会,又参加社团,每天是忙的忙得不可开交。他接触的新鲜事物多了,认识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认识了两个“富二代”,每天都和他们混在一起。
用小李的话讲,这是他融入上层社会的一个机会。
也可能是他看到了社会上流传的这么一句话: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能变成什么样的人。
为了融进“富二代”的圈子,小李一改往日省吃俭用的风格。人家每次去食堂吃4个菜喝1个汤,他也吃4个菜喝1个汤;人家经常去个学校旁边的酒吧喝点小酒,K个歌,他也跟上去;人家买台6000多块钱的手机,他心里也想要…
小李其实也知道,自己家里并负担不起他这么去挥霍,但是他想融入富人的那个圈,就决定了自己必须这么做。他强行说服自己,这是在为了自己的明天,更是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做的一切。
于是他花销越来越大了,每次和李叔要的也越来越多了。
起初李叔也没感到什么怪异,毕竟孩子上大学了,多要点钱是正常的。直到有一次,小李居然开口和李叔要4000块钱,李叔才发现有点不对劲。
小李说他想和几个同学从韩国搞点化妆品,拿到学校里面卖,赚点差价。李叔质问他和谁一起做的生意,他说和几个“富二代”。李叔才忽然明白原来最近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是和“富二代”混在一起了。
因此李叔拒绝了小李提的请求,并告诉他不要和他们玩了,你们不可能玩在一起。
生气的小李摔门而出,他心里觉得老爸就是一个老古董,明明这么好的机会却不懂把握,怪不得穷了一辈子。
于是小李瞒着老爸,第一次从网上贷了4000块钱,并交给了那两个“富二代”。
对于这次的生意,小李有着无限的憧憬,他希望可以从中盈利。一方面证明自己的判断,从而用行动来反驳自己父亲那种让人无法理喻的要求;另一方面希望可以借此和他俩走的更近些。
然而屯了货之后,他发现那两个“富二代”纯属在玩的性质,完全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小李在这学校里的影响力又不行,认识的人不多,又没有人脉,根本不可能把这些昂贵的化妆品卖掉。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批货滞销,最后都砸在了自己的手里。
钱没赚到,最后还赔了3000多块。这对于小李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因为他不像“富二代”那样,可以对这4000块钱不闻不问,这可是他瞒着家里贷来钱啊。
那天他哭着给老李打电话,对老李讲:人人都说“在什么圈子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拼命的往里面挤,但是咋就这么难呢。
老李听到儿子这么难过,什么也没说,偷偷的把那4000块钱补上了。
3.
其实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虽然同样住在一个世界上,但却不能共享同一个世界。
想想当初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身边也不缺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曾经我也乐此不疲的扮演着小李这种角色,但到头来收获了什么?
其实一无所获。
在别人看来,我们是所谓的朋友。但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并不是“做了朋友”,那就能成为平等的朋友;而是只有平等了,我们才能是朋友。
我们总以为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就能拥有什么层次,但是却忘了,没有到那样的层次,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高度。
正所谓这个圈子并不是你想混就能混的。
而你在此之前能做的就是把它当中的精华,当成你的攀爬的动力和学习的榜样,待到自己能力达到那个高度的时候,这个圈子便不请自来了。
当再次听到小李又贷了4000块钱,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每个人在那个年纪都会天真的认为,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混进什么圈子。想必等他真正成长了,也就明白了。
有时路,就是自己这么走出来的。
by 小明同学c
原创文字,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