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百鸟朝凤》,我想起另一部电影《入殓师》,0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日本电影。相似的题材,相似的情怀,今天找出来重温了一遍。
小林是一名大提琴演奏家,所在乐团解散失业之后回到故乡,小两口住在妈妈留下的老房子重新开始生活。被高薪吸引,小林也重新找了一个工作……入殓师。所谓入殓师就是为去世的人净身,穿衣,化妆,让逝去的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有尊严地踏入另一个旅程。
这样一个职业,小林从开始的不接受到慢慢投入感情,再到用工作赢得家人,朋友,客户的尊重。期间他跟师傅一起,为各种不同年龄,身份,职业,性格的人入殓,体验着不同的生死轮回。特殊的职业,特殊的视角,使他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
小林本是个性格内敛隐忍的人。他很爱他的父亲,父亲对大提琴的热爱是他从小坚持练大提琴的动力。可是在他六岁时,父亲和另一个女人私奔抛弃了小林母子俩,再也没有回过家。母亲致死未再嫁。小林当时在国外,母亲突然病逝,他甚至没有能够送母亲最后一程,这和被父亲抛弃一样,成了他心头抹不去的阴影。
当时为小林母亲入殓的就是他的师傅……社长大人,这也是他能坚持下来的一个原因吧。当他最后去为客死异地的父亲入殓时,他的心结终于打开,可以平静无憾地生活下去了。
我发现有的电影重看时,随着时间阅历的变化,观感会变化,可是这部电影没有。再次看,还是会跟随故事情节心情逐渐沉浸,被温暖,被感动。
每个人都梦想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还有什么比离世时被温柔的送别更令人潸然泪下的呢?在这部电影中,死亡是化解一切偏见,冲突的中转站。一切文化的传统观念,一切世俗的别样目光,在流逝的生命面前,都伴随着入殓师认真而又轻柔的双手,尘归尘,土归土。入殓师的每一个步骤,都笼罩着一股庄严神圣的气氛,配合着特意放大的棉布擦拭身体的声音,衣料摩擦的声音,对亡者的尊重和痛惜,通过入殓师行云流水的举动表达出来,打动着电影里和电影外的人们。
这部电影的所有配乐都来自久石让,宫崎骏的御用作曲家。小林的种种心情的变化,都用不同的乐曲,不同的乐器表现了出来。忽而沉重,忽而轻盈,忽而雀跃,忽而释然。整部电影画面素雅,演员表演平和,尤其突出的是音乐随着故事的推进极富变化的表现力,其中一首大提琴曲《memory》不同场景反复出现四遍,优美动听,令人印象深刻。
看完电影,我恍然领悟,原来美食是一种道,通过美食享受生命的美好;原来入殓是一种道,通过入殓使死亡升华;原来生命也是一种道,苦辣酸甜,周而复始,又如同湖面上掠过的飞鸟,生生不息。
我还领悟到,尽管有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故事还可以这么讲,简单温暖,犹如冬日正午的一抹暖阳;轻盈流畅,犹如夏季傍晚的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