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自媒体,如何写作就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经常看到有些人徘徊在行动的大门之外,犹豫着不知道要不要开始写,或者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开始写作。
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现在我已经走出这个怪圈了,虽然开始写了没多久,但是我想和还没有开始写作的朋友们分享一下心路的变化历程。
我总结了一下想写作但却迟迟不行动的根源,主要是来自于对内部的恐惧和对外部的恐惧。
对内部的恐惧
01怀疑自己
面对众多的自媒体大咖,好像随处都是写出10W+爆文的作者,我们看到了他们成功的样子,认为他们天生就是这么优秀,他们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而我,除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篇作文给老师表扬过之后,就再也没有写过什么高分作文了。
在学校里读的都是教材,直到出来工作也没有时间看过几本书,每年看过的书用一个巴掌来数都嫌太多了。
我觉得我的积累太少了,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我一直对自己不够自信,怀疑自己不可能像那些大咖们一样写得出好的文章。
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认知性错误。
没有人天生会写作,这些成功的作者,有些是从事过记者、编辑的工作,有些和我们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们在成名之前已经坚持十年如一日地更新微博,或者持续输出,他们是经过长期的写作积累,才有了今天成绩,才显得他们今天的从容不迫。
如果你没有那么长时间的积累还想达到那样的成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勤能补拙,从现在开始写,持续地写,直到写作成为自己擅长的事情。
02不知道写什么
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才是很多人最大的困扰。
我还清楚地记得小学的一个暑假,光顾着玩,到了开学前三天的时候才开始补作业,整整50多篇的日记啊,全都让我写成流水帐了。(请拿我当反面教材)
看到美丽的景色,只会用单调的“太好看了”4个字去形容,说的就是我本人没错了。
我们总是纠结于自己的文笔不好,不会写作,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就停在那,迟迟没有行动。
但是我看了很多文章,那些10W+的干货文,其实也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太多的修辞比喻啊,很多感情领域的文章,其实还是有一些套路可总结出来的,比如举例子啊,讲几个小故事,然后再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观点最好就分为1、2、3点,后面来一个金句结尾等等,并不要求你要积累多少看起来高大上的词汇。
至于写什么内容,刚开始可以从以下渠道多点了解:
读完一本书之后,提炼干货,结合案例来分享;
看电影、连续剧也可以结合里面的情节来表达观点;
微博热搜、知乎、头条等平台的热点、新闻都可以找到独特的观点来写文章。
其实我现在就还在第一个渠道里面去找内容来写,我还加入了一个读书写作训练营,在和小伙伴们共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其中一个章节的时候,我写了感想,然后结合自己从迟迟不开始行动,到现在动笔写了几篇文章的心理活动变化,开始动手写了这篇文章。
所以只要你动手开始写了,然后每天都培养寻找素材的习惯,你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身边可以写的素材。
对外部的恐惧
03 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还没有开始写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写了文章要不要发到朋友圈呢?会不会有很多人来嘲笑我写的内容?好怕自己写的内容太幼稚了给人笑。
我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还没开始就给自己设限,我总想着看多点书,学习多点别人的写作经验,上多几个写作课程,积累和掌握多点写作的方法,然后再开始写。
就好像这样子我就能写出非常好的文章而不会被别人取笑一样。
但是,我们真的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受别人关注吗?
首先,焦点效应意味着,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其实你把写的内容发到朋友圈里面,不会所有的人都来看,那自然不会所有的人都会去嘲笑你。
其次,比你写得好的人,会知道写作的不容易,然后会去鼓励你,或者提出善意的建议。
没有你写得好的人,会觉得你很棒而给你点赞。
嘲笑你的人,反而泄露了他是处于什么位置的人,只是和你的层次不一样而已。
要相信,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还是善意的,如果因为害怕那小部份的人的嘲笑,而停止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这真的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作为新手,我觉以上三种原因是我没开始写文章时碰到的问题,怎么样走出这种怪圈呢?我们要认清楚外部和内部的恐惧,调整好自己的认知,不要再考虑什么时候开始行动,而是现在开始就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再不断地总结自己,从零到一,一到二,二到三,我们要相信积累的力量。
如果我们连彩票都不买,还天天请求上帝让我们中头等奖,这不是永远也不会发生的事情吗?所以不要再犹豫了,打开电脑开始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