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像:
白发老翁,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2.出身及经历:
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上了六年学后在清朝当个塾师,后来上长沙师范,毕业后留校教数学。1913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后去法国勤工俭学。1927年5月,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以 57岁的高龄参加了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在延安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
3.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在国民革命期间,他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苏区这文化水平实在低得不能再低地区获得了极好的成绩。他学通俄语后,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并同吴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汉语拉丁化拼音,并在苏区施教。
遇到困难,不气馁。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