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看了韩寒的《乘风破浪》,应该说韩寒进步很大,这是一部很普通的电影,讲的也是90年代小镇普通人的故事,但是在现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电影界,当所有人都用大制作和烧钱的特效去圈钱的时候,感谢韩寒愿意沉下心来用小制作告诉我们用心拍的一部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所有的电影都在谈情怀,却只是在利用80后的情怀圈钱,骗钱,只有这部电影,如果你说有一点情怀在里面,我服。不是用几个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情侣间的无聊吵架和有那个年代背景的镜头就叫有情怀了,情怀是倾注,融合在电影里面的编剧和导演的感情。80后哪有什么堕胎,上街游行,三角恋,每天到处找人打架,和校园扛把子谈恋爱,有的都是朋友之间喝酒打牌聊天吹水瞎扯淡。然后哥们儿一起去追女孩子,你收获一句“好的,我们的事儿就这么定了”;我却只能收获一句“对不起,我有喜欢的人了”。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感谢韩寒,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中二单纯善良又天真的自己,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物质匮乏却每个人都很热心善良却再也回不去的90年代。果然还是韩寒最懂80后,谢谢韩寒。
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问题,比如情节俗套,笑点比较无聊,但是我觉得这也是韩寒作品的特点:讲的是情怀,谈的是理想,搞笑只是顺便的。先说情节,开头徐太浪一穿越,就交代了故事主体发生在98年,然后又遇到了自己的爸爸——徐正太,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马上就会猜到接下来的剧情是:儿子经过和父亲的一段时间相处,理解了父亲,父子危机化解。然而,这只是故事的一条线,甚至不是最主要的线,因为整部电影中太浪其实都是以兄弟关系与正太相处,所以与其说电影讲的是父子情,倒不如说是兄弟情,这个地方确实很像梁朝伟和梁家辉主演的《新难兄难弟》(陈可辛导演,1993年上映)两部片子都是穿越,也都是把父子当兄弟来演,但是《新难兄难弟》讲的是香港人的“怀旧”情怀,《乘风破浪》讲的是大陆人或者是上海人的“怀旧”情怀。虽然思路一样,但是内容不同。所以只能说是韩寒借鉴,不能说抄袭。(《新难兄难弟》里有梁朝伟指点李嘉诚怎么做生意发财的桥段,《乘风破浪》里也有徐太浪指点马化藤怎么发财的桥段。还好中国经济发展了,出了那么几个富豪,不然拍电影都没法拍。)
接下来说电影里面的笑点,比如起名叫“正太”“罗力”,这也是韩寒的一贯风格,喜欢用谐音字表达一种喜剧效果。如果本部电影没有其他亮点,只是为了喜剧而搞笑,那这么无聊的笑话只能说韩寒江郎才尽了。但是,偏偏这部电影情节紧凑不拖沓,几个场景也都表现的很有感觉,所以无聊的笑点变成锦上添花了。同理,出柜,李荣浩眼睛小等比较无聊的笑点也都瑕不掩瑜了。
电影中有怀旧90年代的梗,比如一开始的日立电视机,第一代身份证,电影院,录像厅,歌厅,小马哥,英雄本色,哥哥,BP机等,还有那个马化藤,其实也都是一带而过,设置一些一看就懂的笑点而已。
电影最主要的,是表达一种那个年代,也就是80后的一种情怀和对那个年代的怀念。比如那个时代的警察真的是人民警察,甚至认识街上的每一个人,(至于现在的警察怎样,也许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已经无法认识街上的每一个人了吧)。比如四个兄弟,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们,和街道上的几个玩伴称兄道弟,还组织一个“小团体”,其实也只是为了好玩。朋友不多,但是一直就是那几个人经常在一起玩,一起喝酒吃火锅,一起追女生。但是“帮会”老大可以追到女孩子,身为普通人的自己,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讨女孩子欢心,无论是偷摘玫瑰还是假装吃日料。于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有的人去远方打拼,有的人结婚生子,于是小团体就这样散了,只剩下偶尔相聚,还能回忆起年轻时的我们也曾热血澎湃,“打打杀杀”。也许青春片都有打架吧,虽然也不是每个80后都打过架,但是如果没有打架的场景,总觉得青春片少了点什么,就当做打架是青春片的必然标签之一吧。
其他的场景还有,戴眼镜的书呆子往往是小团体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比如马化藤被绑架了,大家都没有发现少了一个人,甚至还把眼镜踩碎。所以最后马化腾是戴着一个很大的不协调的眼镜离开的。正太用自己的女友考验太浪能不能经的起诱惑,很俗套的剧情,但是在整部电影里面却很和谐,因为那个年代就是这么俗套(现在觉得俗套是因为见过的套路太多),这么单纯,没有太多的物质,男人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女人,而不是金钱(正太没有用钱来考验太浪)那个年代最讲究的,还是“朋友妻不可欺”,不像现在,说劈腿就劈腿,仿佛不劈腿就不叫谈恋爱。社会对劈腿的容忍度也很高,那么多明星劈腿,微博上吵闹一阵也就过去了,明星们该圈钱还是圈钱,仿佛劈腿也只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每个小团体也都会有那么一个笨笨的,傻傻的,只会出蛮力的人,就像电影中的六一,没脑子,只会出蛮力,现实中也是这样,虽然大家都嘲笑他,但是也不会看不起他,也会因为他受了欺负去拼命,去复仇,不像现在,有利益就是好朋友,没利益就散伙。那个年代的友谊是纯真的。
电影中的打架场景我觉得处理的很好,因为韩寒想表达的不是打打杀杀,也不是动作片,所以配上自己的音乐,显得非常文艺,而且电影最后的提示,比如不能喝酒,要戴头盔,是手写体,而且语气感觉很像一个同龄人对自己的嘱咐,比冷冰冰的“电影中的表演都是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要感觉好的多。
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被人指责好像一部word幻灯片,我想这部电影没人再指责是一部幻灯片,所以韩寒在电影里借罗力之口这样说:“都是普通人,吹什么牛,活着就好”。这句台词对应了《后会无期》里贾樟柯的那句“既然大家都没本事,各走各路,这才是现实”来表达韩寒想说的话:我可以既把电影拍好,还可以顺便把经典台词念出来。很像《让子弹飞》里的那一句,也是姜文自己想说的话“站着!也把钱赚了!”
韩寒自己本身就是上海的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父亲是一个普通作家,母亲是一个上班族。对于韩寒来说,拍讲述普通人故事的电影最合胃口。同时,韩寒也是赛车手,所以可以看到电影里有很多赛车和公路的场景。
最后说下电影里的两部歌曲,第一个是《一方天地》(可惜现在网上找不到)就是一起吃日料的时候唱的,表达的其实是男人对自己的失望和对女人的抱歉,只能给自己老婆提供一片小小的角落吃日料,甚至连车子都是借别人的车。虽然现在我们去日本旅游方便多了,但是是否能像过去那样感情真挚呢?另一部歌曲是争议很大的《男子汉宣言》,但看这部歌曲来说,确实很直男癌,但是看完整部电影再来听这首歌,就明朗了,其实这是对自己女人的夸奖和恭维,意思是你起的比我早,睡的比我晚,还把亲戚关系搞的那么好,真的是谢谢你。我知道自己没本事,但是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亲戚友善,这都是你的功劳,真的谢谢你老婆。那么电影的男主角其实有没有本事呢?有的,他开着录像厅,可以一次买几百部录影带或者BP 机,还可以罩着一个歌舞厅,结婚的钱也攒够了,绝对的有钱。当然这是电影,到底正太有没有那么多钱,钱怎么来的,电影中并没有交代的特别清楚,只是一笔带过。而且,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背景是98年,考虑到那个年代的女权意识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而且又是一部80后的怀旧电影,这首《男子汉誓言》放在电影里并不突兀。但是单独拿出来听并攻击“直男癌”确实可以理解。(至于韩寒本人的女权男权意识如何,我没有做过相关调查,所以不做评价,这篇文章只探讨电影)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考虑到这是韩寒的第二部电影,进步已经很大,而且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有几个亮点,已经不错了。最主要的是,和现在同时期上映的其他国产电影相比,韩寒的电影更重内容和剧本,不浮躁,沉得下心,可以算的上是国产电影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