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群里好多的同学陆陆续续的都拿到了原创标,心里很为他们开心。虽然有些小失落,可是还是很清醒。我在群里不怎么活跃,然而每次的群动态我都会看,就算白天没事看,睡前我都会爬楼,关注大家的动态。
我发现群里的同学都很活跃。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往群里发一份,一方面是希望群里其他同学多多的提意见,另一方面也希望提高阅读和点赞量,为拿到原创标积蓄力量。
刚开通公号的时候,我也想尽快拿到原创标。可是,断断续续在微信上发了几篇文章后,才发现自己写的文章真是惨不忍睹,无论是从内容、结构、排版还是深度上来说,自己欠缺的东西不只是一点点。
为了解决自己的这些问题,我特意去看了许多大号写的文章,而且也报了一些课程,听那些老师分享他们出书的经历和运营公号的经验秘诀。
过后,我发现,其实我的情况很普遍,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我这样的状况,可惜的是,我很快就选择放弃了,而那些老师们则是选择坚持写下去。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他们坚持痛苦的写下去后能够出了一本书,且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我坚持痛苦的写下去最后却变成了一本流水账,且除了自己无人愿意看?
后来我找到了答案。首先,我不爱读书。虽然很多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都知道我工资中的很大一部分钱基本都用来买书了,而且无论住在哪里,不久后房间里都会码着一排排的书。可是,真实的情况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因一时冲动买下来的书,真正看完的没几本,很多的书从买来到现在从来没有翻开看过,有的甚至还没开封,另外的一些,多半是看了一部分,就搁在那里没动过了。可是,有意思的是,如果这个期间我又发现了觉得好看、好玩的书,我仍然会毫不犹豫的去买。偶尔看着满屋子的书,觉得很开心,有种感觉,好像自已真的把屋子里所有的书都看完了,变成了一个爱看书的人了。
其次,我看书从不做笔记。有些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也在自己感悟较多的地方做了记号,可是从来都不会动笔把这些文字抄到笔记本上。以前还会也写了几本读书笔记,可后来嫌做笔记太费事了,干脆就放弃了,总觉得自己记忆力超好,一定可以记在脑子里,没必要在抄在本子上了。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当我要用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是有个粗略的印象,具体的内容却想不起来,然后就会重新翻书,一处一处的找,等我找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灵感已经消失了,后面的东西也写不下去了。
最后,我不喜欢思考。每看完一本书,我知道应该写点什么东西,来记录自己对这本书的所思所想。可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从未思考过什么东西,单纯的就是把写在纸上的字看一遍,所以当看完书,准备写点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没什么东西可写。如果在电脑面前呆坐许久还是没办法憋出一段文字,就直接放弃不写了,然后果断把书放到看过的那边。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读书,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的恐怖啊。所以,我没有拿到原创标,我应该开心,因为从未努力付出过,凭什么想要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