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西北,长于东南。
两者虽属于同一个中国,但所见所闻让人不得不感到撕裂感。东南一线城市的高楼大厦,匆匆行人塑造了一个快速发展,充满活力的中国,但西北的中国人情世故错综复杂,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农村,除了时代变了,生活观念依旧保持着大部分原来的样子,在西北农村老一辈的身上,建国、改革开放、不同的时代,镌刻下了不同的印记,直至现在的新世纪。
老一辈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似乎除了死亡之外,无法被人改变。
不知读者是否看过《中国在梁庄》,作者梁鸿使用纪实的手法,描绘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渐行渐远,它封面上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不曾认识梁庄,就不曾认识乡村;不曾认识乡村,何以认识中国?”
梁鸿笔下的梁庄,让我看到了我家乡的影子,虽然没有书中那么多的沧桑世事,但却也有着自己的一番故事。
眼前能瞧见的事情,就是乡村大批劳力脱离农业生产,走出乡村,房屋被废弃,老人被留下,即使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的一环,但这个过程是否太过残酷?
乡村的老人的精神,正在慢性死亡
乡村,正在死亡。
自古以来,农民依靠土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己的一生或者奉献或者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天天的劳作,使农民早衰,更可怕的是,当时代变迁,生活改变,出现了大量的空闲时间,而之前因为劳作以及几十年前教育资源的贫瘠所导致的文化程度低,农民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无法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精神上已经脱轨,而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肉体只有等待死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