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课的时候,男孩M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今天有美术课,我忘了带美术工具,你能给我爸爸打个电话让他送来吗?
我立即给他爸爸打电话说明情况。
课上一半时,门卫叔叔敲门,递进来一袋美术工具。M立马跑前来,看到美术工具袋的那一刻,他发飙了:我不是要这种!我不是要这种!
我说,爸爸送错了,你很生气是吧?老师现在要上课,你先把它拿到位置上去,好吗?
他的火气更大了,拿过工具袋,朝地上一甩,发起脾气来。
为了不影响上课,我把他晾在一边,暂时没有理他。
有学生说,老师,他怕数学老师,他不敢对数学老师发脾气。
是的,这孩子在我面前已经发过两次脾气了。可是在数学老师面前,他规规矩矩,非常的听话。
是因为我好欺负吗?
家中有孩子的人也都知道,家中最好说话的人,最是要被孩子“欺负”,所谓蹬鼻子上脸,所谓欺软怕硬。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可能在家长看来,做家长的,做老师的,怎能被孩子欺负?小时候就吼家长、老师,长大了还了得?
于是,家长老师们便纷纷先发制人,变成那个不好说话的人,或者说不好惹的人。
真的是孩子喜欢“欺负”好说话的人吗?
其实不是。
孩子的感觉最精准,如雷达一样。一当TA觉得在你面前是安全的,他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所谓释放天性,情绪流动。
如若知道,在你面前释放天性没有好果子吃,TA便本能地压抑了自己的个性,来迎合你。
从这个方面来说,孩子发脾气也并非坏事,伤别人总比憋在心里伤自己强。
TA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是选择错了方式而已。
孩子爱发脾气,要么是因为家里至少有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TA从中学会了靠发脾气来解决事情,要么是TA经常不被看见,不被理解,不被接纳,只能靠发脾气表达自己的诉求。
孩子发脾气只因缺少一个“看见”。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你:看见我!看见我!
每一个愤怒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没被满足的需求。孩子发脾气,是因为需求没被满足。
如果我们试着帮TA梳理,孩子的情绪很快便会如云般消散。
如:
爸爸送错了美术工具袋,你很生气?
这道题你不会做,你很沮丧?
同学骂了你,你很难过,是吗?
......
试着帮孩子确定感受,是帮助孩子尽快剥离情绪的好方法,询问孩子,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进而询问孩子,你有什么需求?
将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需求上来,孩子也会很快走出情绪困扰,而不是像困兽一样朝你狂吠乱叫了。
擦亮你的双眼吧,多一些“看见”,去发现孩子发脾气背后的真正原因,而非简单粗暴地将之定义为孩子对你的“欺负”。
这也正是我与孩子的相处中,需要好好修炼的地方。
又一次,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他玩小颗粒的磁珠,数学老师安全起见,将他的磁珠没收了,我去上课时,数学老师还在跟他讲道理。当时,他眼泪汪汪,一脸的不服气。
正式上课铃打了,我跟他共情:“M,老师知道你的东西被收了,你的心情很难过……”
我本想继续说,如果你答应老师不在学校玩,我去跟数学老师说,让她把磁珠还给你,可是,不等我后面的话说出口,那孩子气哼哼地,眼泪直流,又踢又打,直朝他面前的书柜出气。
我害怕他把书柜踢倒砸到他,让他回座位,他不回,我只好让他暂时站门边,冷静冷静。
可是,我的课根本就没法上了,我在一边上课,他在一边猛踢门,踢得门冬冬作响,一脚一脚简直如踢到了我的心上,让我的心口一阵一阵发紧。
说实在的,面对这样的孩子,尽管我努力说服自己,要更有爱心和耐心,但我终究是很气愤的,这样脾气暴躁、油盐不进的孩子,究竟是天性使然,还是有他家庭养育的原因呢?
安静的课堂被他搅乱,无奈之下找来他的家长,询问情况。家长说,M从小就这样。在幼儿园曾经连哭四个小时,直哭到幼儿园关门为止。
我问,是不是家里人特别溺爱他,回答说,爷爷奶奶很惯他,但妈妈不惯,爸爸对他是又严又爱,爸爸要打他,但同时又很溺爱他。
他怕他爸爸,但又极其依恋他爸爸,什么都听他爸爸的。
他妈妈来了后,我对M说:“老师知道你刚才很生气,所以才会那样做,现在,你心情好些了吗?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回到教室座位去,照常上课;二,跟妈妈回去。”M说:“我回去!”说着就去把书包背上。妈妈说:“回去不是玩,是回去练坐哦。”
“我宁愿三天不吃饭也不要上学!”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M最终被领回了家,中午吃过饭又被送来,来了之后,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跟我笑嘻嘻地打招呼,说他是吃了中午饭才来的,胖乎乎的脸上写满了愉快,让我忍俊不禁。
我想这孩子之所以这样,肯定还是大人们没有真正的理解他。
无论怎样,他发脾气,我都一直没说批评过他。后来有一次,我告诉他:你可能是因为我们都不懂你,你才发脾气是不是?
他没有回答。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M下课就来给我捶背按摩。我说自己一边儿去玩吧,他不去。我走到哪儿,他跟在后面捶到哪儿,嘻嘻笑着,像个会说话的小尾巴,甩都甩不掉。这个跟屁虫!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奴役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