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多次表明,唯一称得上嗜好的就是阅读,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书籍,阅读使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书籍呈现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和事物,让我懂得尊重别人和自己。
“书籍,荡涤我的灵魂,清除由贫困和痛苦所带来的尘垢。我得到一本好书,总是如获至宝,他给我勇气,相信我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读书,使我心胸开阔,力量倍增,工作起来精力充沛,轻松愉快,我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进步,全是得益于书籍。”-----高尔基
繁衍和生存,是生物的基本需求;粮食、能源和信息,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资源。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人们对信息含量集中的知识的如饥似渴的需求,过去人们对知识的需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而经典书籍则集中了人类几千年的经验和智慧,可以帮助你愈合曾经折逝的思想翅膀,培根说过:“书籍是思想之海,他沿着时间的波浪前进,细心的把蕴藏其中的宝贵财富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知识的海洋包罗万象,博览群书无疑是人生最大的乐事,我们从书中可以找到安慰、勇气、安宁和爱。一个人倘若从生命的求乐处去看待读书,那么他的视野就会宽广许多,胸怀也会大得多,人生道路就会游刃有余,个人的精神世界才会气象宏大、生机勃勃,才更富有时代的气息和色彩。
我认为对人生表现出来的乐观与消极两种不同的态度,恰在于前者是从装订成册的前人智慧里汲取营养,而后者则徘徊于书外,盲目地集中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这两部永恒的、没有厚薄、没有页码的巨著后面叹息,可惜的是人们对苦乐与读书之间的关系悟得都不太清楚。
自文明之初以来,人类就对他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怀有强烈的破译欲望,我们试图对人生的际遇不断的寻找满意的解释,但是许多解释都超脱不出宿命和宗教的桎梏,并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开始就以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为自己的目标,并用空言、虚妄、浮诞所构造的观念和海口浪言去解释。当人类把生命的体验用符号和文字记载在竹简和木牌,甚至造纸术的发明,新世界的曙光终于冲破了漫漫的长夜,使困惑的人类的思考变得越来越具有普遍的意义,于是书籍便具有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妙作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曾经说过:“我选修过音乐、东亚历史、法学、文学和电焊工,这种通才教育对学生帮助很大”,记者曾经问他学许多其他的科目对物理有帮助吗?格拉肖回答:“我想是有的,当我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很累很倦,便想涉猎无关的书籍,开阔我的思路,提高了我的想象力,丰富我的精神世界。当我们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作出质疑后,往往要诉诸于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对人类活动越想深思、越是借助于抽象思维。没什么必读书更好的老师了”。
我国先贤很早就懂得读书-生活-创造的道理,陆游的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可谓一针见血、言简意赅。毫无疑问,精神的超越同一个人从阅读中所接收到的信息数量、信息种类和信息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精神世界的满足需要阅历世俗、饱经事变,而阅读就是通往坦途的钥匙,可以帮我们处置纷繁复杂的世事。
我们经常会在世事的压力下感到困惑痛苦,此时最好就是读书,每一本好书的背后都凝结了无数前人的汗水、艰辛、磨难、挫折、痛苦和智慧,你或许会衰老,或许会彻夜不眠,或许会失恋,或许会眼看周围的世界受到无知的诋毁,只有学习,它会使我们的心灵永不衰竭,使我们永远不感到孤独,永远不受精神折磨。
是的,书籍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就是如此磅礴,几千年人类智慧的沉淀,永远是那么深不可测、无法穷竭,而我们成长的最小行动,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