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忘记是在哪里看到有关这本书的文字,当时是被书的推荐语、被书名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和书页的图片所吸引,种草了这本书--《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纪伯伦《先知》
“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
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
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希拉里•克林顿
夏日这个周六的下午,难得的凉爽天,窗外夏风微微,小雨绵绵。午休醒来后,神清气爽,在书桌上排列的最近待读书册中,抽出了这本书。
泡了一壶菊花茶,坐在地垫上,靠着窗户,大约3个小时,就翻完了这本书。
本书的作者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3人的相关行业年限加起来大于75年)。
他们就职于(或者说创办了)美国一家针对5-18岁少年儿童做心理辅导的机构—明日之星,服务于很多的家庭。
作者指出,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问题,后者更重要。
·家长小时候遭受的一些创伤、对待、缺憾,会影射到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中;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镜子,行为举止,会直接印刻在孩子的行为举止中;
·家长在社会中承接的责任、情绪、社交,可能无意“迁怒”到孩子的教育中;
·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需要处理好给予帮助和使其独立的界限;
·家长在孩子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导和沟通方式;
书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形象生动的指引读者,看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加针对性的解决读者遇到的问题。
上个月朋友们聊天,一位男性友人,提到以前乖巧可爱,很爱粘着爸爸的女儿,近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拒绝与他沟通,特别逆反,对立的程度甚至让他对家庭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当时的我,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帮他解决问题,只能感觉到他的焦躁,却不知该如何劝慰,更别提给出建设性、指导性的建议了。
今天看完这本书,我想我对他的困难有了一些感同身受的了解,也会推荐他看看这本书。认知了自己,更好的认知孩子,用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举措,度过家庭的这个小难关。
作者在书中提到过几本书,引用过一些文字,可能是翻译的原因,根据中文我没有找到相关的书目。这个可能是个遗憾。
题外话:由于电脑输入法的原因,刚开始我总是将这个书名写成“预见孩子预见更好的自己”,文章写了过半,才突然发现书名被我敲错了。不过,被我错写的书名可能更加的适合我,未婚未育,预见孩子,预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一个美丽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