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顺其自然”这句话深得人心。其宗旨是指事情的发展是顺应自然,其结果是事先安排好的,没必要去刻意的去改变之,也改变不了。
认真分析一下,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毫无根据、极不靠普。这样论调之所以不缺少支持者,其主要原因是潜意识里认同惰性的合理性。这种应对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就是事情办理能成与否无所谓,追求心情的自然顺畅。当这种思维占居个人的主导意识以后,其人生观的意义很可能也随之改变,奋斗意志、人生目标将会出现颠覆性的弱化现象。其结果,基本上都是一无事成、碌碌无为。
给自己制定努力计划,人生规划。等于就是限制“顺应自然”、限制偷懒拖滑。这样的限制级的行为,会让很多人感觉不适,抵制,因会被迫走出舒适区,所以抗拒的的情绪出现也是“在所难免”的“情理之中”了。
给自己定下有时限的规划,力所能及的制定优良的“规划方案”来策划自己的人生,并通过严格执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才是人生之旅中最正确的选择。
制定严谨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计划,并严格的去执行它,并可预见的收到良好效果,这是人格的有序提升。让所有的计划执行在规划好的模式下刻意的发挥,虽不能保证把事情做圆满,但成功的概率肯定会在人的满意范围内。
而“顺其自然”其出发点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对达到目的和完成任务本就没有明确的期望值。抱着能成功是运气,不能成功也不要太在意,不应给自己压力,事情的发展有着其随意性,不应该刻意的去要求,否则是不符合“顺其自然”这一客观规律的。这样的做法,的确能缓解压力,不会出现欲之则不达的痛苦,但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想做成点什么事,成的可能性应该不大,更别想什么成就和梦想了!
我们不抵触“顺其自然”,在不可抗拒的情况下,是应该杜绝“钻牛角尖”,给心灵一个可庶风避雨的港湾。在累的时候,自已给自己打打气,韬光隐晦、修养生息,养精蓄锐后再以百部的激情挑战自我,这种精神,都是非常可取的宝贵斗志,也是现代青年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但是,毫无底线的“顺其自然,其也许没有“违和感”,让你不断能体会到一波又一波幸福、舒爽,舒适度也肯定能达到一时要求。但是这种舒适,是建立在牺牲高昂的斗志,丧失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内在动力的基础上的一种萎靡,是逃避挑战、信心不足的本能反应。
在这样的前题下,年青人的脑海里应该彻底清除这种所谓的“顺其自然”,它是人们不应拥有的奢侈品,是让人享有后就欲罢不能的精神鸦片,别说青少年,所有的成年人均应该敬而远之,避免遭其侵害。
所有的人对变好都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必须吃学习读书的苦是正道、知道坚持锻炼身体是健康之本、知道早睡早起是成功的法门,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在以上前题下坚定的执行之,让其成为自己自由驾驽的良好习惯。又有多少人在出现与之相背的恶习后,能毅然改之。
杜绝“顺其自然”,刻意规划自己的行动方向奋力拼搏,是养成良好的个人素质、树立坚韧意志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