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农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能看到的课外书很少,记得当时最风靡的儿童读物就是《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会》等。一般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偶尔带来一本,全班同学便会争相去借。为了能早点看到,不乏有送好吃的、帮写作业等手段。好不容易借到手,必先和对方说好还书的日期,一般都是当天借第二天就得还,达成协议后方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运气好的时候,村里会偶尔来卖旧书的。他们往往是收破烂时将所收破烂之中的旧书挑拣出来,然后挑担来卖。这样比直接去卖废品挣的钱多些。当然,这些书因为旧,价钱并不贵,往往几分钱至一两毛钱就能买一本。如果在挑拣中能找到几本自己没看过,成色也比较新的,那简直是如获至宝,赶快买下来。
记得村里小卖部当时还有出租小人书的业务,后来大约是书太旧了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老板将那批小人书以一分钱一本的价钱处理,父亲将大约一百本全买了下来。这大约是我印象中父亲最大方的一次。我兴奋地看了好多遍,只遗憾,后来实在因为太旧,没有保存下来,不然,现在应该也是一批文物呢!
因为那时的物资实在匮乏,没多久,同学的课外书我便基本上看了个遍。于是,我悄悄将目标转向了家里。当然,因为小时家里条件不好,有时候连一学期几块钱的学费都要一拖再拖,更不要提去买什么课外书了。印象中真正属于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五年级暑假时因为帮小姨卖菜她奖励我的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是后话。
父亲虽然是一个农民,却很爱读书,他经常会借书回来看。怕父亲批评,我往往是趁父亲看累了闭目养神时悄悄打开书趴在旁边小心翼翼地看。感觉父亲快睡醒时,就暗暗记下页码,再把书原样放回去。记得就是在那时(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吧),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红楼梦》,只是其中的一本,且无封面,竖版印刷,繁体字,但我仍看得津津有味,从此《红楼梦》也成了我此生最爱。还记得有一年暑假,父亲借回了全套的《天龙八部》,我也跟着过了一把金庸瘾。当然,并不是父亲所有借回来的书我都能看懂,有时候碰到一些新闻书或报纸里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或词,比如《读者文摘》《半月谈》等,我也仍努力去看,去猜,相比较于无书可看的日子,这也是一种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