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观花灯》
大唐不夜城,在眼前,花灯神采奕奕。斜阳借余红,疏影香,你我穿梭如织。凌波返照,过庭廊,七色迷离。似鸟儿问我,提振精神,锁住春意。
不算时日短长,沉静光景,援引晨曦。左右相望,任陶醉,唯有诗。看朝阳,遍地花开不落,东风直挂欣喜。流光在此时,试看春回大地。
注:“西安年、最中国”,是戊戌狗年春节,古城西安的一个鲜明的时代口号,也就是要努力把“西安年”过成真正的“中国年”,这是西安被国家列入中心城市、进而构建“大西安”所呈现的一种新姿态、新气象。
正月初十晚上,一时兴起,去大唐不夜城观花灯,那可真是人流如水、人海如潮。从各式装点看,的确基本上把“中国红”作为各类形色花灯的主格调,呈现出色彩斑斓、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千姿百态,无一不令人振奋和神往。
新时代,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肚子吃饱了、物质生活满足了,需要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从哪里来?需要社会构筑各式各样的精神载体,也就是说,无形的东西需要有形的东西来承载。
现在的人们,似乎越来越迷茫了,大部分人的一个直接感受是:越来越没年味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这是因为,中国人忍饥挨饿的历史太长,以致在物质生活初步满足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空虚,不知道自己该向哪里走。
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是精神生活的主要承载体。需要人们快走几步以后,必须能够停下来,仔细想一想,下一步该向哪里走?又该怎么走?文化不可能自然获得,需要构筑,需要倡导,需要引领,需要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西安年”,应该是什么样?“中国年”又该是什么样?如何不忘记传统?如何体现时代特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需要思考,需要定位,需要实施。我以为,首先要回到中华文化的原点,找准方位,明确道路,才能更好地去出发。
中国人历来重视敬天、顺地、尊祖,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是天、地、人“三才”高度和谐。天是主宰,地是承载,人只有敬天、顺地,才可能获得心灵感应,也才能走得更远。观花灯,如果只是看热闹,如果没有敬天之义、顺地之德、尊祖之情,那不是精神生活的满足,也不是现代特色的彰显,而是没有文化、缺乏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