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冯光庭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实践和思考》。
冯教授主要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内涵,“自我经验”的内涵、表现及产生,立足“自我经验”的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一,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内涵。
1,经验+反思=成长。
2,经验+反思=自我经验。
自我经验是对亲身体验进行反思后获得的感悟。教师“自我经验”,由低到高的4种存在形态:事例经验、类经验、个人经验体系、教育实践智慧。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基于教师自我经验之嬗变过程的观点:主张一线教师要深入持久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自我经验为起点”,借助“专业共同体”,梳理自我经验,放大自我经验,形成操作体系,真切地逐步地形成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科研观。
理论的核心包括:第一,“自我经验”从低到高四种存在形态:在亲身体验中提炼事例经验-在系列事例经验中整合出类经验-将系列类经验凝练成个人经验体系-在反复应用中生发实践智慧。
第二,“自我反思”,这是教师形成“自我经验”之“事例经验”的基本路径。(教师通过反思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失败及其原因,形成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并优化放大为“事例经验”。)
第三,“实践探索”,这是教师形成“自我经营”之“类经验”的基本路径。(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对“事例经验”的认知,并将其发展为“类经验”。)
第四,“专业共同体”这是教师形成“自我经验”之“个人经验体系”的基本路径。(教师借助于专家、组织氛围的帮助和引领,在与同行的交流、辩论、合作中综合个人和他人的类经验,形成纵横交错的经验体系,即“个人经验体系”。)
二,“自我经验”的内涵、表现及产生。
1.事例经验:在反思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事件后获得的体验、感悟、问题,并形成的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事例经验的表现为:一次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一个突发事件的处理、一次与学生或家长的对话、一个单元内容的教学、一类课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一个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一个科学问题的解答……
获得事例经验的路径:反思是其获得的基本途径,追求卓越是其基本动力。
2,类经验
整合创新事例经验是其基本途径,教育教学研究是其获得的基本前提。
3,个人经验体系
深化拓展类经验是其基本路径,专业共同体的交流合作是其获得的基本条件。
4,教育实践智慧
娴熟地、综合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超越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经验体系与教学实践创造性结合是其基本路径,再反思、再研究、再融合是其基本保证。
三,立足“自我经验”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过程:发展动力,坚定的信念,有力的行动,持久的坚持。
(一),外部发展推力:优化环境,唤醒潜能,创新机制。
第一,优化环境、优化机制、优化教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考核和评价机制,晋级和晋升机制,表彰和奖惩机制,引领和促进机制,保护和保障机制。
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唤醒教师的发展潜能,激励教师的发展动机,优化教师的发展环境,落实教师的发展责任,强化教师的发展使命。教师有发展的愿望和动力,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发展的助力和平台。
第二,加强交流,加强合作,加强教研团队和专业共同体的建设。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引领,促进和共赢作用。
一是规范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1,要有带头人,领路人,要有活动规则和要求。2,要有目标,有任务,有计划,有问题或课题。3,要坚持集体学习,系统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形成制度。4,要开展研究活动,交流活动,分享成果,共享资源,深度互动。
二是发挥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作用:1,思想碰撞——在与同事的日常交流、辩论中受到启示、暗示,产生新想法。2,汲取力量——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可以战胜更大的困难,解决更多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3,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
4,增强动机——共同体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每个成员为实现优质高效而改进方式方法,追求个性特色。5,示范合作——身体力行所倡导的观念,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示范。
(二)内在发展动力。
优化心理因素,深化职业认同,提升发展需要。
(三)自我发展路径。
1,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学生,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增强问题意识,增强反思意识,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
3,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思考和探索。
教师学习最为重要的内容和途径:一是课程标准,二是教研活动,三是各类培训,四是名师案例和传记。
教师“自我经验”的生长和发展正是教师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结果。职业认同和发展需要是前提,教育实践是基础,反思、总结是路径,学习、积累和探索是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是一条漫长、艰涩的道路,而且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