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卷”和“躺平”都不约而同火啦。
何为内卷?何为躺平?
内卷,通俗来讲就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社会内卷了,谁都比此前更累了,但全社会却未因此而受益,反而陷入了囚徒困境。
我们的教育,就是典型的“内卷“。名校资源极为稀缺,僧多粥少。于是家长们在焦虑中拼命让孩子们在课外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孩子累,失去了童年;家长累,失去了休息或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时间;全社会都累、都焦虑,失去了享受生活的可能性。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如本科毕业就进入社会,工资低,没有竞争力,于是大家都读研、考博,硕士、博士如雨后春笋涌现,学历贬值,社会资源被空耗。在此前提下,孩子成了吞金兽、碎钞机,家长对其整个学业阶段的投入,可能孩子毕业了一生都难以赚回其学业阶段的成本投入。
生物进化学上,有一个“红皇后假说”,引用了英国作家路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名句:“在这个国度中,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躺平,通俗讲就是放弃拼命工作,开始低欲望生活的哲学。
家有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八尺;纵有良田万顷,一日不过三餐。
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挫折,竞争无处不在,压力也是重到难以负荷。但“躺平”不是一条让大家可以安安心心停下来的口号,其实大家不过是一种自嘲,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不得不做出一些抉择。
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或者是躺平,都是一时间的选择。然而人生那么长,还需要争取很多的努力。
要解决Z世代平躺和社会内卷化的问题,短期的出路在于改变以前的思路,多建住宅房而非办公楼,多建学校和医院;长期的出路在于要给年轻人希望感、出路感,让他们感到有奔头,社会阶层不固化。古代尚且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和可能,如今社会更进步、更多元了,反而堵死了年轻人的出路、断绝了他们的盼头,不该吧?
既然大家都不是真的“躺平”,我们也都不必那么较真,只当是最近的一种新语法,一段时间过去以后,或许还会有另一个新词取代了它。
纵使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愿你仍旧有选择躺平或者不躺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