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路上哭了一阵,因为又一次回忆起法庭上的法官问话,还有脑海中一遍遍想要辩驳却没有说出口的话。你以为的相信不值得相信,你以为的正义并没有出现。有时候,这些感受折磨得自己快要死了,却不知道能怎么说出口,也不知道该跟谁说。憋在心里闷闷的情绪,时不时会扯住心弦,不停往下拉扯。可是,没有人必须理解自己,这才是人生常态。世界不必充满正义,这才是真相。不知道是不是今后会为了他人而勇敢一次,或者仍需要等待时机。众生皆苦,说得是这个道理,大家只是经历不同,感受多少相似吧。
越觉得自己不该沉溺在这些伤感的情绪里,就越提不起精神去做别的事,所以干脆就又打开了自己的“冥想盆”,让这些思绪流淌其中,退后做个第三者,婉如去观他者的人生,有趣可笑就历历在目,疼痛感被稀释。
《千面女神》快看完了,似乎到了最后几页看得越发慢了,不想把书还回去,就在群里问书友想不想借去看,雨竹说想借,跟她商量再缓我一周时间,让我能再多读一读。
仔细一找,才发现家里竟然还藏着两本坎贝尔的书,一本《千面英雄》自己是知道的,去年新淘到的《神话的力量》也是他的,于是觉得“25年第一季度的主题阅读KPI“可以达成。
”而今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不被这世界的规则吞噬的情况下实现个人价值,履行对世界的责任。“正如《米开朗基罗与教皇的天花板》中所描述的,我们都在时代的浪潮中被现实碾压,压抑个人思维的同时,也努力保持同内在个人思维的一致。
因为世事抛弃掉真实的自我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事,要迈出步子去做。
最喜欢的部分,还是阿尔忒弥斯的部分,在这本书中最核心的位置给了相当丰富的描述。
现在来看阿尔忒弥斯,终于理解她归属自然之力既美妙又残忍的特性,自然正是这样,女性的个性也应当是这样——可以是充满生机的,野性的,可以做万物的守护,但对待妄图僭越者,同时亦是有力量的,残忍冷酷的。
在一次次剥离与分裂中,自己正逐渐恢复,亦更加强大。
坎贝尔将西方神话的脉络纵向拆分成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从印欧文化和闪族文化开始分支,又将接下来的时期横向拆分出苏美尔、埃及、古希腊和史诗以及圣经故事,最后以女神变化的特性和将女神与女性的对照作为总结。
越向后阅读,越感受到坎贝尔的诗性,他的文字亦如诗,大概是长期的神话解读让他本身也带有一些神性。出版社在环衬上列出如教科书一般的选择提问,合过书页回头看,答案竟依然悬在空中,阅读本来是一种感受,能带给自身力量与思考就是好书。
“我是女性,是万物之母,是掌管一切的主任,是世界的长女,是神力之首,地狱万物之王和天堂万物之主,独自或以众神的某一形态显现。天空中的星球,海上有益的风,地狱可悲的沉寂,都照我的意愿安排。我的名字、神性以各种方式、不同的习俗和迥异的称呼在全世界受到崇拜。”
难以想象在上世纪中叶,坎贝尔关于男性与女性的思考已经如此先进,并提供了这样可靠又具体的思想路径。
坎贝尔在书的结尾处引用歌德的话——“永恒的女性,引我们飞升”,而我想说“永恒的神话,引我们飞升。”
现在的心情好了许多,暂时不再被旁人的误解和刻板印象带给自己的影响所伤害,如果别人出刀灭杀自己的时候,至少做到自己不再先出刀灭杀自己。
“永恒在内在自我,引我们飞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