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心理辅导课的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重合怎么办?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相似性不等于课程实施过程的相似性。根据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强调综合性的一种大趋势。所以学科之间的教学目标接近,或者说一致性带来课程内容设计上的相似性。但是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相似性并不等于课程实施过程的相似性。视频课之类的需要有铁定的咯身湿试点的目标,而心理健康辅导课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
心理辅导课要与学科教学高权威的课堂情境划清界限。我们的课堂几乎都是高权威的课堂,课堂上不停的按着自己的思路束缚学生的发言和思想,而心理健康辅导课则与之相反。
心理辅导课要强调小切口,深挖掘,体验体验再体验。心理辅导课注重体验,注重团体动力。只有在体验中才能体会,才能发挥团体动力的作用。传统学科教学常常是快节奏,大容量训练,训练再训练。而心理辅导课要用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即使再小的切口也要深挖掘。让孩子形成心理冲击,助学生自助。
8、可以用带领小团体的方法来上心理辅导课吗?
心理辅导课于小团体辅导的区别。心理辅导课是以建制班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的一种大团体辅导。辅导教师不能选择学生,学生也不能选择辅导教师,这是班级团体辅导与小组团体辅导的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心理辅导课及大团体辅导要解决的是同年龄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成长困惑问题。她不可能也不需要像小组团体辅导那样深入他更多的承担着教育功能。
心理辅导课难以控制,说到底是经验不足的问题。
不可用带小团体的方式,却上心理辅导课。一定要将班级团体在划分为小组团体。不过我们绝不能用代练小组团体辅导的要求去对待心理辅导课上的小组团体,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模式。能够促进辅导产生效果的基本条件是真诚,尊重和同感。辅导教师要创设这样的情境,这样安全的氛围,那么辅导就会产生成效,促使当事人改变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