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讲一节作文整合课,跟着课文学写作,这是我一直以来想进行的细化训练,之前已经有好多的老师做的已经很完备了,本来想坐享其成,前人栽树后人吃果,可是发现忽视了学生的学情,老师侃侃而谈,学生听得云山雾罩,有一种南橘北枳的感觉。
就拿上周作文训练《这也是收获》来说,好多孩子忽视了“也”,写成了这就是收获 ,并且没有明确写“收获”这个主题的含义。好多同学都写了收获庄稼、收获坚持和耐心,但文中的事例与坚持无关,针对这一点讲了如果选材,如何立意。但是发现自己这节课太失败了,自己觉得理讲的很明白,但学生听完之后还是不知该如何选材,如何叙事、如何结尾。上周听了杨老师的作文课,看了杨老师的作文教案才发现,自己的作文教学是逃离学生实际不接地气的。
杨老师的作文给我启发可以从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入手分析几大常见问题结尾:一句话结尾例如:《收获》主题的结尾,最常见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的一句话点题哲理全覆盖,看似言简意赅但是却有些缺乏说理叙.。词不达意式结尾,不能很好的概括总结并点明文章主题。
然后讲解一个好的结尾能让文章增,分析名家名篇学习写作技巧,活学活用用所学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的结尾。
思路是有了但是略显老旧,不知如何新形式,让学生可以接受。
和
理的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