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熬过了那段低迷的日子,谁给你糖你都不会觉得甜了,因为你熬过来了……唐卿是一个抱养孩童,在养父母的宠溺下长大成人,从年少轻狂的叛逆到长大成熟的逆袭全部的点点滴滴,得以成绩必须经历!
寒冬腊月,八十年代末的省会火车站,唐卿的养父跟大伯急匆匆行走在漫天雪地中,"这孩子到底要不要"大伯问道:
"要啊,怎么能不要,挺健康的,看样子才三个月大,"唐卿养父抽了口烟回答着,并叹气说道:"天太冷了,这人贩子就给孩子裹那么薄一个小被子,别再冻出毛病了。"
"嗯,那就要了吧,要了你跟弟妹就养着,你们家就一个男孩儿,再要一个也不多。"
于是两人就径直走向人贩子,问他孩子怎么回事,人贩子直接伸了三根手指头,意表三千,养父刚要掏钱,大伯说"等一下,哪能说多少是多少啊!"
大伯看着人贩说:"你这孩子从哪抱来的。"
"孩子是我妹妹家的,计划生育不让养,也不能扔了啊。"
人贩说着,眼神四处乱瞄,自然是心虚,怕这两个人不会是抓人贩子的吧!
"咳咳,"大伯轻咳两声说:"既然想孩子好好的,怎么不给多穿点,这么薄孩子还这么小再冻坏了,你这样吧,你别让孩子在这遭罪了,给你二千五,我们抱走得了。"
人贩上下打量着眼前的两个男人,想了一会说:"行吧行吧,你们要好好对他啊。"(看似真诚的话语也挡不住内心的暗喜)!
养父查好钱给了人贩,准备抱着孩子走的时候想了想问人贩:"有没有孩子的一些信息,万一以后孩子知道了,或者怎么回事,我们也好交代。"
人贩指着棉被说"里面有信息,"然后就匆匆离开了(能不匆匆离开吗?交易完成,钱到手,那个年代二千五是高收入家庭半年的收入了…)
养父跟大伯抱着孩子回到了住处,养母跟大娘看着孩子问怎么回事,二人把事情始末告诉了她们,养母跟大娘高兴的赶快抱过来亲近亲近,找了厚被子给孩子裹上,高兴之余养母说:
"现在计划生育这么严重,我们怎么给孩子上户口啊。"
"哎,这确实是个问题啊,先在这养着再想办法吧。"
养父跟大伯当时也算成功人士,那个年代已经家产近百万,生意做的也是风风火火,在老家十里八村也都很出名,自己家孩子们都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上学,大人们则在省城打拼事业,家庭条件自然是不错的,但当时计划生育特别严,要个二胎都得罚钱,当然如果真是罚钱这么简单就好了。
就这样孩子跟着他们在省城先住着,毕竟孩子才三个月大,男人们在外面打拼事业,女人们就在家带孩子,洗衣做饭,过了几天吃午饭的时候说起了给孩子起名的事,大伯文化程度高,都建议大伯给起名字,大伯想了想说:
"我们姓唐,这孩子来到我们身边,也算是缘分,就起名唐缘吧。"
养母"噗嗤"一下,刚吃进嘴里的饭喷了出来,笑着说:"唐缘?汤圆啊,哈哈。"
"你非得往那上面想不就成汤圆了吗"大伯接过话说到:
养父摇摇头说"别闹了,这孩子目前在我们家族里是最小的了,以后大家都会宠着他,就按古代人的叫法,算是爱卿吧,就叫唐卿得了。"
大伯大娘跟养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也表示赞同,养母抱着孩子开始叫了起来"唐卿,你以后就叫唐卿了,宝贝!"
也是真的对唐卿特别特别好,当时最好的奶粉还有麦乳精玩具都是挑最好的给孩子,孩子也很健康,家人们都在为这个孩子的到来感到幸福快乐之余,还是担心上户口的问题,于是知识渊博的大伯出了一个主意:
"我们一直在外面,现在老家都不知道我们有这个孩子,从现在开始我们往老家传送弟妹生孩子的话题,等年底回去孩子一岁多,大家也看不出来,就说是自己孩子,到时候拿点钱找找人把孩子户口给上了。"
养父母听了大伯的建议,都表示赞同,就这么做,于是养父开始频繁回老家,给哥哥姐姐都说妈妈要生小弟弟了,街坊邻居很快也都知道了,于是就靠这个谎言顺理成章的把唐卿作为有身份的人带到了大家身边,一切就绪,就等找人给孩子上户口。
养父拖村里干部往上找人,花钱就花了五千多块,上面还不好办,就这么春节到了,养父母就带着唐卿回到了老家,哥哥姐姐看着小弟弟也都满心欢喜,争着抢着要抱抱这个弟弟,养母担心摔着碰着,呵斥道:"你们抱不好,别乱抱,再摔着了。"
这个春节过得很开心,街坊邻居听说孩子也回来了,也都来随礼贺喜,好巧不巧的是邻居知道了上户口的事情还没办好后,便说自己一个亲戚在计生办工作,可以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第二天养父就带着礼品、红包跟着这个邻居去了他亲戚家。
一顿寒暄后,亲戚说道:"你们先回去,等过了十五我去打听一下,看看好不好办,到时候给你们信儿,这边不便多留,你们先回去吧。"(可想当时计划生育多紧张。)
别说,还真就找对了人,过了十五就听邻居说那边有信儿了,养父就赶快又带着礼品去了邻居亲戚单位,到那以后由他引荐见了乡里的领导,他告诉养父说:"明天你们带着户口本到乡里来找我吧。"
养父第二天包了个大红包带着户口本就去了乡里,到那找到这个领导把红包塞进酒盒里递给他说"里面有点小意思,还请收下。"
领导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客气着说:"没事,都是自己人,户口本带来了吗?"
养父便把户口本跟唐卿的一些信息给了他(当然有造价的东西,那时候这些东西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领导拿着这些东西去了户籍室,没多大会就拿着户口本出来说:"已经办好了,户口已经录入,半个月后拿着户口本再来录相关信息就可以了,这是凭条放好当时要用。"
养父没想到会这么顺利这么快,欣喜若狂之余客气的说:"非常感谢,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领导笑了笑说:"没事,自己人,自己人,以后常联系!"
就这么养父带着这个好消息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家里知道后当天晚上还做了好大一桌子饭菜,就这么,唐卿带着有身份有户口的庇护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