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挣扎在生死线上,真没那实力,好在他右手边紧挨着的炒菜馆要扩大店面,趁机接手了他们的店面。
因为都是做烤肉饭的,虽然口味和做法不一样,但是原材料还是有些相同之处的,很多东西便卖给了我们。
看着隔壁哥俩远去的身影,我很替他们惋惜,虽说都是做烤肉饭的,同行是冤家,但是我们一直关系不错,经常一起闲时喝酒聊天,谁家缺盐少醋了也会相互借来用,外卖也会相互捎带着送,总之关系挺不错。
我们都是今年年初开业的,他比我们早几天,一开始生意就火爆的不得了,很快走上正规,我们还羡慕不已,可是好好的生意怎么逐渐就走了下坡路呢,我不禁想他们是怎么把小店“作”死的。
隔壁的店名叫“经典小哥”,开店的是两个未结婚的小伙子,一个在工地上班,工地不忙,或者店里忙时就会来帮忙。另一个辞去了在苏州的工作,全力打理小店。另外还雇了一个中年妇女帮忙。
小店面积不大,以外卖为主,平时店里不招待客人,也没什么忙的,闲时备料备菜,中午吃饭那阵最忙,雇佣的阿姨给打包,他们哥俩送,晚饭时间拖的久,没有那么集中,有时两个人也可以。
小店的房租是一年一万二,平均每个月一万块钱,一天不到三十五元。在店里干全职的小伙叫王磊,因为他天天在店里,所以他有一份保底工资,雇佣的阿姨干半天,一个月工资两千元,店里的设备、水电都是均摊的,当然收入也是平分的。
一开始小店经营的不错,他们的价格也不低,每份外卖平均在14元左右,再加上加烤肠鸡蛋饮料等,价格更高。
他们配送范围是附近的两所大学,以及周边小区,每天在一百五十份左右,多的时候在一百八十份,后来忙不过来,就只送两所大学,小区都不送了,可是这样还是忙不过来,差评太多,他们只能忍痛再放弃较远的大学,哥俩只送最近的一所大学。
随着配送区域的减小,他们的配送速度和服务有所提升了,好评多了起来,可是单量却也随之下滑了,停留在了八十到一百之间。
这时他们面临着选择,在回归到最初的方式和范围,显然单量会多,但时间久了效果却不好。
扩大范围,再雇人配送,但是单量能不能再向上涨,挣出这个雇佣费来,真的不好说,或者找美团或饿了么专送。
于是他们先尝试扩大范围,雇人配送。他们雇了一个钟点工,中午帮忙配送,后来发现单量上涨有限,多挣的钱正好给这个钟点工开工资。
没办法,他们又选择美团独家专送,这样范围可以无限扩大,将雇佣的阿姨辞退,他们哥俩就能在家干,等着美团工作人员来取就好。
因为美团要收取25%的手续费,他们面临着不得不涨价的问题,突然涨价,将成本压力转移给消费者,一份餐卖到了十八元,这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是很高的。
而且中途涨价也是商家大忌讳,很多原来的老客户也流失殆尽。
没多久这个店倒闭了。
这哥俩认为,如果一开始就是这个价格,估计就能接受了,一定是中途转变的原因。
于是,重新注册商标,重新挂美团,就等于又开了一家新店,这次一开始就是奔着美团专送去的,定价在十八元左右,范围划的很大。
此时,大学已经放假,他们也不想再单一的指望大学了,如果暑假都能做起来,那么学生来了不就更火了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的想法不错,可是十八元一份的外卖在这是很难被大众接受的。
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中,他们的新店又关门了。
这里边,他们有失误。其实他们本来的想法也挺好,如果一天的单量能够稳定在二百份左右,他们决定雇人配送或打理,然后去下一个地方开分店,以此类推。
二百份需要薄利多销才能达到,但是真的需要雇人就面临成本上升的现实,这又不得不提价,所以这是矛盾的。
如果回到最初,两个人配送,虽然辛苦点,但是他们一天能平均达到一百五十单,一单十四元,就算去除各项费用后一单纯盈利五元,还剩于750元,人均分375元,如此算来月收入还是可观的。
只是当时他们的配送速度和质量跟不上,早晚会影响单量,而且他们不甘心自己配送,他们的目标是迟早雇人或者让美团配送,所以在接下来的改革中,他们又出现了失误。
其实再重新开店时,他们本来有机会翻身的,不应该为了高利润和给美团的费用而将价格提的过高,可以适当提价,但是超过了消费者能接受的范围,就等于自己把自己给饿死了。所以,扩大范围,薄利多销才对,可是他们只扩大范围,不减价,最终以失败告终。
此外,两个人都太年轻,野心太大,玩心太重,缺少实干精神,又是合伙的生意,也影响了发展。
都是同行,又都是做烤肉饭的,所以很多价格、利润之类的话题反而不好意思打听了,只能是本着自己来揣测别人,如果做的种类不一样估计还能问问具体的数字,一样的就不如索性不问了,免得尴尬,所以如果有出入也请多谅解。
创业不容易,投资需谨慎,不断反思、比较、总结,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