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多年以前接触到这两句诗,就一直记住了。以为语句非常优美,意境令人神往。几十年了从来没有质疑过。
打卡铁瓦寺的返程,傍晚时分途经西华大道。其中一段非机动车道非常狭窄,路面失修,凹凸不平。公交车也似蜗牛,平均速度不到每小时30公里,总会在你前面不远处上下客,这样胶着超过了五公里。恰恰在这个时候,行道树上面的蝉鸣声,给人的感觉,仿佛一个巨大的噪音盖子,声音沉闷、巨响,延续时间还较长,每骑行几十米,就要遭遇一次。我急着赶路,在这样的心境和环境下,感到憋屈和烦躁不已,突然间想起这两句诗,开始心生疑窦。
打卡铁瓦寺的第二天,闲坐在水立方湿地公园的麻柳树下、竹林旁边,电风扇有节奏地摇晃着,带来阵阵凉爽的同时,抵挡了大部分蚊虫的侵袭,虽不算完美,也还惬意。当天暴雨蓝色预警,天气闷热,远处空中传来隐隐约约的雷声,似乎暴雨将至。由于是闲坐,天气闷热游客稀少,心情比较放松,没有烦躁之绪。此时,树上传来的蝉鸣声,竟然生出一种悦耳的感觉来了。
青蒿肘子、鱼香茄子、家常豆花下肚之后,喝着十元一杯的素茶,闲来无事,好奇心驱使,要把这两句诗搞个明白。点开手机,百度一下。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出自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以前不知道),为泛舟会稽若耶溪时所作。天水与共、晚霞初现、太阳西下,悠闲的作者对蝉的聒噪、鸟的鸣叫不仅采取了最大限度的容忍态度,还心生一种恬静安宁之感、厌倦仕途归隐山林的愿望。几年前的阳历8月,因公出差,我在绍兴逗留过三五日,天气相当闷热,气温三十八度左右,仅在市区的沈园、三味书屋闲逛,没有进到山里,更没有去往距市区二十公里的化山(当时闻所未闻),对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现象没有切身的体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时过境迁,即使去了,感触也相去甚远吧。
从作者完整的诗中,以及我自己对蝉鸣的不同心境下的两次感受,感觉到,哪怕流芳百世的经典诗句,也要有附加条件,才能体现相应的效果。世间此类颇多。
心由境生,境由心造。禅诗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记于2019年7月28日温江幸福田园
入若耶溪
南朝·梁 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