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是出发贵州六盘水的第一天。早上7点20出发,8点抵达武汉站。早上交通貌似不堵,然而师傅说8点之后情况就会严重很多。所以早点出发到达火车站是明智的选择。
一到火车站,果然人山人海。如今除了之前的家庭型旅游团,学生型旅游团,如今还有很庞大的离退休人员的旅行大军。
8点半坐上高铁,票价530元,下午1点左右抵达贵州。武汉到贵州路程虽不及1000公里,但一路很多隧道、隧洞,想着这样高铁时速都要减弱,所以5个小时的车程也是符合逻辑的。
这次是和同事的出行,所以在贵州简单餐饮后,就直接坐大巴出发安顺的云峰屯堡。
这是一个冷门的景区,但是还是要说明一下贵州文旅的善意,军人、教师、医生、学生都可以凭有关证件在2025年免门票旅游。
门口有一小段山路,有摆渡车可以前往,也可以步行。路途不远,但是是一个陡坡,稍废脚力。
云峰屯堡据说是明代的军事建筑,是朱元璋时期巩固边疆的务实之举。有军屯、民屯,可以耕种补给自身,又可以防守战事,稳固边疆,可谓是一举多得。这里商业化不重,而且民风淳朴,城堡都是用石头垒砌的城墙,还有民宿也是如此风格。
里面也有一些零星的小店,贩卖着文创礼物及咖啡、茶饮、零食之类。
这里也有很多院落,云雾缭绕、清风徐来、在夏天是一块避暑的风水宝地。
一直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会看到有玉米地、还有很多别样的花海、竹林、芭蕉树、各种应季的花朵,如紫薇、茉莉等。
这里还是据说是明代用的覆面,各种严肃而凶恶的面庞,都体现着战争的不详与肃杀……
然而此刻这里是宁静的,一个屯堡直线距离并不大,走到深处就会看到另外的一处城门,城墙很厚实,上面飘扬着仿古的镶有明字的大旗,似乎是在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是明代的边疆重镇,同时这里还是茶马互市的重镇。想着这里离云南也很近,所以云南的普洱也是经由此地在运往内陆直抵京城。沿着山路的茶马古道往来不绝的商客巨贾,又经由此地辗转长江,一路东去,又经历京杭大运河直达北京……
往事如烟,然而空前绝后的却绝非仅仅是军事还有更深层次的民生……
云峰屯堡山上还有一座寺庙高耸入云,然而此刻导游却说这里因为山地还有近期的大雨,所以山路有塌方的隐患,所以我们只能远观,稍显遗憾。
之后,我们继续出发,在安顺简单的吃了点,还在路途中因为下雨,而且看到了双彩虹。导游说贵州山地多云雨,每天都得带伞,虽则这里海报2000米,温度凉快适宜,但却因为高原阳光紫外线强度很大。所以也要注意防晒。
真是一个地域就有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果然不虚。我们继续驱车2小时左右,于晚上8点左右抵达贵州六盘水的下榻酒店。
7月26日,第二天。我们早上进行了简单的餐饮。继续出发此行的第二天的第一站,乌蒙大草原。
这里就是毛主席笔下《长征》的诗词提到的地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伟人的句子是富有革命的豪情的,遥想1935年,在当时国家危难深重的时刻,一群怀揣革命理想,改天换地为新中国的红军队伍,在江西、湖南山地里酝酿,又因反革命的围剿,而被迫长征。80年前的岁月,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变成了我们眼前的美好,红军脚下的艰辛,变成了我们如今的大路朝天、天堑变通途,换了人间!
抵达乌蒙大草原,一路都有农家客栈和酒店,他们都有自己的牛羊宰杀地,因为山地上,到处都有成群的牛羊,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闲庭信步的吃着草。这里还有骑马的人群,还有放牧的牧民。在高山草甸上骑马驰骋,好不快活……
一路有蜿蜒起伏的山路,当然更有云海、山峦、骏马、牛羊、以及放飞自我的人群,还有各种颜色的帐篷、房车等。
山上也有露营地、还有溯溪的人群。在蓝天白云下,尽情拍照打卡的人群则更是装点了江山胜景,成为了一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真实写照!
路虽远,行则将至!
我们也在起伏的山峦间,随着大巴车让眼睛在风景里,心灵在自由间进行徜徉,有人放起了《向云端》的歌曲,煞是应景!
大家唱唱歌、在云空栈道上尽兴拍照打卡,还有时不时的牛羊过来,也不怕人。还有山路间有很多自驾的人群,只是有的车不幸陷在山路间,所以山路有几个路段稍显拥堵。
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刚刚还晴空万里,忽然则又阴云密布。还时不时有云气扑面而来,转眼又下起绵绵密密的雨……
或许这就是乌蒙大草原的美和神奇,据说下午4点左右,还有神奇的丁达尔现象,就是阳光在云气间的散射,如果有幸还会看到佛光普照的情景。我们由于时间所限,所以没有看到,继续出发一路山路,在青山绿水间,还走了好长一段路况不好的老路,才抵达据说是世界第一高桥,高达600米的北盘江大桥。这是我们祖国基建工程的伟大胜利,更是让山地人民,天堑变通途,不再望山兴叹的力证。
7月27日,第三天。我们继续出发打卡三线博物馆。在这之前的几个小时,我们还打卡了六盘水的湿地公园,这个公园有一天在水上的栈道,人行走在上面,看着水上的白鹭、鹭鸶、鸊鷉(pì tī)。常见的如小鸊鷉,是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属的鸟类,善游泳和潜水,主要栖息在小而浅的湿地。这些鸟不仅让我们在湿地如画般的景色中发现了诗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更是让我们学习到了䴙䴘这样可爱,又让我们不认识字的,感受中华汉字文化的深邃。更是一览远处梅花山据说是9.9公里的缆车,还有远山、雾霭。这就是一种特别的收获……
这里是位于六盘水水城古镇的核心区域。博物馆虽然不大,但是却有着厚重的历史,那是我国在立国初期为了革命的胜利,军工、利剑的磨砺。为了防止敌对势力的干涉、威慑,我们的上一辈革命先行者,大家舍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深藏功与名。大家火热的投身到这如今的风景打卡圣地,凉都。当时的不毛之地,交通不便,山水阻隔,远离大城市。在深山老林中开凿煤炭、打铁建设一个国家核心的军工等国之重器。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福祉,他们克服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在这里建设铁路、运煤、冶铁、制造大飞机、火箭等,为国家的强大奠定了核心的军事基础。
这里还有数学家、科学家忘我的身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来博物馆,我们继续打卡这个位于城市中心的一个叫佛顶寺的小众打卡地。
我们沿着路边的居民小巷,问周边的居民。沿着一段小山路拾级而上,路上都是一些居民依山而建的庄稼地,种了一些蔬菜和玉米。
这里风景独好,移步换景,可以俯瞰水城博物馆和山城美景,还会看到时不时的铁路上奔驰的列车。
佛顶寺不高,大约600米左右,但是山路的陡峭和楼梯的攀爬还是需要体能的。
但是登顶的那一刻,当所有的祥云瑞蔼迎面而来,清风徐来,登高远望,更加豪情满怀。
远山、水城、古镇、云雾缭绕,变化莫测,都会成为我们眼中永远难忘的风景和风情……
在山上驻足打卡拍照,更是美不胜收!
我们稍作了停留,因为不到半小时就风云突变,眼见乌云过来,远处都能听到打雷声,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果断的下山,半小时左右我们下来叫到车,忽然噼里啪啦,果然天空风云突变就下起了阵雨,真是波澜不惊,侥幸的一天……
7月28日,第四天。这一天是这次同事出行活动没有计划安排的一天,休息日。
但同事中还是有那么几个积极分子。他们都是徒步爱好者,这样20多度的夏天,当然要徒步。
所以,他们赶早出发抵达了位于城区20公里范围内的一处僻静打卡地,灵山寺。
这里红绸不断,早上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雾气缭绕,寺庙瑞蔼纷纷,与世隔绝,只有几个僧人、居士在这里烧香礼佛,无比清净。
整个佛寺都沉浸在雾霭中,更是虚无缥缈,宛若仙境。
僧人也用水缸煮着白茶,更是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里的蜘蛛甚是厉害,到处结网,我们不由想起了西游记中的盘丝洞。
这里还有红绸、各种红色的文创画布迎接着我们,如兄dei们,集美们(暨兄弟们、姐妹们的谐音梗)
总之是一片放松身心的绝佳地。
出了寺庙,继续向山上走,一路都有太阳初出茅庐的瑞蔼祥光,丁达尔效应更是无处不在!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当光线穿过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在 19 世纪首先发现并研究的,因此得名。
丁达尔效应的原理
要理解丁达尔效应,需要先明确胶体的概念: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100 纳米之间(介于溶液的小分子 / 离子和浊液的大颗粒之间)。
当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会对光线产生散射(即光线遇到粒子后,偏离原来传播方向而分散传播)。由于胶体粒子的直径与可见光的波长(400-700 纳米)接近,散射作用明显,因此可以观察到一条清晰的光通路;
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
清晨的森林里,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空气中形成一条条光亮的通路(空气是胶体,含微小尘埃或水滴);
电影院里,投影仪的光束在黑暗中清晰可见(空气胶体对光线的散射);
当阳光照射到有雾的湖面或清晨的露珠时,光线被雾气中的小水滴散射,形成可见的光路。
丁达尔效应的意义
科学上:可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
生活中:让一些自然现象和场景更具美感,比如日出时的霞光、雨后的彩虹(部分原理与光的散射相关)。
一场旅途,我们拾级而上,我们打卡了六盘水革命烈士纪念碑,还有上面的望城坡,这些美景都在路上被我们偶遇。是脚步丈量的结果,一路上,我们也看到了在山上训练跑步的少年,还有接近80岁,却从来没有感冒过,每天坚持爬山打扫公墓的大爷大妈。他们的精神跟山脉一样,质朴而纯粹,又坚实而伟大。日复一日的寻常,恰似一种最深沉的告白。
中午,我们稍作休整,下午4点半左右又去了瑶池。这里是一处深林打卡处,水库的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时不时还有鱼儿悠闲的游着,路上行人不多,虽然去公园的路上很晒,但,瑶池公园里面却都是水杉森林,这里的水杉树却跟武汉的水杉比更瘦高一些。据导游阿瑞讲,这里是因为贵州山地的土壤比较薄,所以植物为了更好的吸收阳光,所以它们都使劲地向上长。所以,这也是贵州六盘水不如北方有大而粗壮的大树的原因。
瑶池公园有很多观景平台,可以移步换景。门口还有一块向日葵的拍照打卡地,每人要收费9.9元。而继续向前则更多的是来溯溪的人群,小朋友们更是肆无忌惮的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中任性的玩耍着,戏水的同时,大人们则卷起裤管,让为生活而奔波的疲累的脚得到暂时的休憩与放松,好不惬意!女孩们搔首弄姿的拍照,男孩们用水枪呲水,,总之都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
7月29日,出发的第五天。感觉时间好快,今天上午出发去了千户苗寨。
这里是苗族的古寨,所以也更多是彝族、苗族的古寨风情。六盘水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的高大首领雕像主要指的是彝族始祖希慕遮雕像,此外还有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雕塑。相关介绍如下:
希慕遮雕像
基本信息:希慕遮被尊称为彝族父系一世祖,其塑像伫立在希慕遮广场中央,面向九重宫殿。该塑像总高 31.8 米,其中人像高 25.8 米、基座高 6 米,为紫铜板手工锻造而成,是全国最大的彝族人物塑像。
六盘水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希慕遮雕像
历史意义:据《西南彝志》载,彝人始祖希慕遮自大渡河以西地区,从岷江上游沿江而下,迁入成都平原。他大约生活在西周时代,共传三十一代至笃慕,生了六子,成为云、贵、川等地的彝族始祖,希慕遮雕像的落成使海坪成为了全球彝族同胞祭祖的重要圣地。
支格阿鲁雕塑
基本信息:位于海坪彝族文化园火把广场前,雕塑中的支格阿鲁身骑飞马、目视苍穹,展现出英勇神武的形象。
景点 六盘水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支格阿鲁雕塑
历史意义:支格阿鲁是彝族神话中的英雄,他拥有神奇力量,骑着由神鹰变成的飞马斯木都典,到天牢里救出了自己的母亲,一路上为民除害,消灭妖魔鬼怪,征服毒蛇猛兽,驯服雷公闪电,还射落了天上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只留下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受到彝族人民的崇拜和敬仰。
高大的雕像,以及彝族的独特的红土建筑,还有高高的玻璃吊桥,还有彝族特有的服饰,还有她们的迎门酒,竹竿舞,还有这里的彝族婚礼,都是感受异域风情的好去处。当彝族姑娘捧着米酒给你的时候,她们还大方而热情的跟你合影,劝君更尽一杯酒!更是一种难得的记忆,也是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情脉脉……下午我们进行了同事间的座谈会,会后,同事们约着去了一个叫大方手撕豆腐的烧烤小店加餐,这里有很多秘制的小吃,如牛肉、酸梅酒果汁,还有开壳的鸡蛋羹、富硒土豆、羊肉、蒜蓉香菇等等,大家增进了交流和友谊,最后在六盘水的晚餐成了一个圆满的结束语……
7月30日,第六天。也是我们返程的日子。
因我们在六盘水,还要赶早上11点30分从贵阳到武汉的高铁。(从昆明始发)
所以今天也是5点就起床,6点就准时坐上大巴驱车3小时于10点抵达贵阳高铁站。
这是一段疲惫而充满记忆的旅程,一路有同事、有风景、有人文、有故事、更有感悟!山高水长、人情冷暖,岁月悠悠,而我们只争朝夕……
——力 2025年8月1日 乙巳年六月初八补记